
桃園市龜山區復興二路6號1樓 Tel: (03)328-8833 (070)1003-6414 E-mail: service@ncc.com.tw 本網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人是萬物之靈,在(窮理於事物始生之處,研幾於心意 初動之時)的原理原則探討下,人的(出生)本來就是鍾毓 (山川、日月、天地)之氣質而孕育出來的。我們聰明的 祖先有鑑於此,乃結合了(天地人)三種不同(動變)的組合, 從其不規則的動變中,智慧地找出了它普遍的規律性, 由(象形、會意、假借、轉注、形聲)等歸納與統計的方法, 柔性地演繹出今天的(人相學)──這一門千古不朽的學問。
孔子曰:(不知禮,無以為立。不知言,無以知人。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是以(地)不得時,萬物不生,(人) 不得時,運限不通。人生在世眾之中,賢肖愚劣,品類 何止千萬。且富貴者不可盡用,貧賤者亦不可盡欺, 此乃天理循環之道,週而復始必也。況且人之(相)再好, 亦每有其缺點,再壞亦有其優點,吾人識相者,往往 只得在其大觀中(同中而求異)與(異中而求同),是如此, 久之則自可於客觀中立竿見影。
(自古文章本無憑據,多少白屋又出自公卿)。這些都是 鼓勵世人的抽象經典之言,但是在(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的大言法則下,要去求如何能(安身立命),則首要有一套 (知命識相)的自我功夫,因為有了這種對自己(真知)的 條件後,才有資格來談(遇時、乘時、得時),是若此, 亦才不至於(違時)。否則(愚而自用),小者自誤,中者誤人, 大者破家亡軀,此皆乃不自知之故也。
(相學)為一門專藝,人人皆可研之習之,故聖人有(游於藝) 之說。又云:(雖小道,必有可觀),若大用,則為(風雲龍虎) 之握機,小用,則為(涉身處世)之自益。查我國相法,原始於 軒轅時代,為風后氏所創,故又名(風鑑)。東周時有唐舉等 名家繼統 ,但自秦火焚書後,世無傳本,後又有漢之許負、 管輅,唐之李淳風、一行禪師等大家,惜亦皆無書籍可考。 五代時達摩東來中國,始立(五禽)相法,麻衣宗之,希夷繼之, 柳莊、水鏡、鐵關刀等人才乃相繼輩出,而瑧於全盛矣。
惟古來相書雖眾,然各有其長短,可用與不可用之處極多, 後學雨墨不揣淺陋,乃蒐集一般具有代表性之作,重新 整編架構,去蕪存菁,化繁為簡,以為研習者新開一方便之門, 讀者若能熟悉深究,自可得其三昧也!
古云:(動靜方圓,皮相之論,破荊山以分玉石。精神氣宇,賢愚美醜,駕滄海來辨魚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