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五術書籍 > 易經占卜 > 周易新探
您的購物車中有 0 件商品,總計金額 NT$0元。

瀏覽紀錄

周易新探

prev next

周易新探
  • 商品編號: goja5392
    出版社: 國家
  • 作者: 李泗滄,黃炳森
    出版日: 2017/06/01
    ISBN13: 9789573615392
    商品狀態: 一般
    裝訂: 平裝170x230mm
    頁數: 554
  • 定價:  NT$800元
    匯率參考:  換算成人民幣
  • 優惠價:  9 NT$720元
  • 商品庫存: 1
  • 購買數量:
    商品總價:
  • 點擊數: 4916
    會員評價: comment rank 5

商品說明: 

  不論儒、釋、道,中國人血液中都流有《易》的因子,有著千絲萬縷、割捨不掉的連繫。可惜《周易》這本中國人的聖經,太深奧難懂,有心研讀它的人很多,卻苦于找不到門徑,無法一窺究竟;且歷來解說極夥,又言人人殊,令人莫衷一是,只有望書興嘆,最後將它束之高閣!
  一個再精明幹練的船長,駛船進出港口,都少不得需要一位熟稔水域的引水人(Pilot)引領。本書作者以自身學《易》的經驗,將心比心,深深了解一般人的困擾,發願當一名引水人,引領有心人安全順利靠登水岸。
  作者不標新立異、不譁眾取寵、不立門派,只希望用最淺顯的文字,透過有趣的故事,讓讀者認識這本中國人幾千年前的智慧。

李序

  《易經》在中華文化系統下,佔有無可取代的地位。《論語.述而篇》孔子云:「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到底孔子是五十歲才學《易經》,或者希望多五年或十年以學《易》,學者間有爭議,但後段的「學《易》,可以無大過」的結論,是學者共同的見解。爲甚麼,聖賢如孔子,都說學習《易經》可以避免犯下「大錯」?這就涉及到《易經》究竟含有何種哲理,居然可以讓孔子覺得學習過《易經》,可以避免犯下「大錯」?
  易經的內容,包括〈序卦傳〉、〈雜卦傳〉、〈繫辭(上,下)〉等,無不與生活智慧息息相關,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也常常用到《易經》中的「道理」,例如「否極泰來」、「匪夷所思」、「無妄之災」、「訟,君子以作事謀始」等,不了解《易經》,也無從了解中華文化以及中華文化「中庸哲學」及「謙讓哲學」的根源,正如不了解《聖經》,就無法知曉西方文明社會的開展一般。
  我在德國留學期間,接觸到了《聖經》,對西方文化哲學有了進一步的理解;自2009年起連續五年期間,因緣際會,跟隨作者黃炳森老師開始涉略《易經》,才漸漸了解陰陽之道及中庸哲學之本源。由于黃老師係以「儒家易」的角度,解讀《易經》各卦的內容,重視「修己安人」的哲學,不特別關注「趨吉避凶」的「江湖易」,使我在中華文化的哲學的領略上,受益良多。加上我本以法律研究爲專業,深入了解《易經》後,才發覺到《易經》亦寓有相當多的「法理」,只是一般學習《易經》者,多爲中文學者,不知法理;而學習法律者,多無緣學習《易經》,以至于二者無結合之可能性。因此,每讀到與法學有關係的經文,莫不擊節讚賞:原來《易經》早有論及,只可惜一般法學者未能認識《易經》的內容。例如我讀到既濟卦卦辭:「既濟;君子以思患而預防之」,心裏就想,這不就是法學上的「預防原則」嗎?又例如水澤節卦中有「節:亨,苦節不可貞。」讓我立刻想到公法上帝王條款的「比例原則」,因爲「節卦」代表著一種「節制」,而過度的節制,會帶來痛苦,這不就是比例原則所要求的「禁止過度」嗎?此外,跟法律制度有關係的四種卦象,包括火雷噬嗑(先王以明罰勑法)、山火賁(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獄)、雷火豐(君子以折獄致刑)、火山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獄),在在都說明《易經》與法律體制也有相當的關連性。雖然《易經》使用相當多的「不確定概念」,加上過多的「隱喻」,使得部分經文解釋上仁智互見:《易經》也有方法論上「應然」與「實然」互相錯落不明確之處,以致解讀上每個人可能都會有落差,但基本上《易經》所闡釋的「時」與「位」的智慧,不論是作爲一種生活智慧或作爲一種法理,仍有值得我們繼續研究之處。
  連續五年跟隨黃老師學習過後,雖略有領獲,參同其他著作及多方聽講,深覺得黃老師以生活經驗及儒家易來講授《易經》,較能符合孔子贊《易經》的本旨。今黃老師擬將其研究心得與李泗滄先生傳諸名山,囑餘爲之序,爰樂爲之。
中興大學法律系教授
李惠宗序于致遠齋
2017歲次丁酉年梅月

陳序

  李泗滄老師一生鑽研國學,黃炳森老師專精易學五術,他們兩人所合著的《周易新探》出版,將引領中醫學解開古老智慧的密碼,進入天地宇宙之至理,一窺人體與天地的共通相應。全書鉅細靡遺的闡述《易經》的由來與成書,更將64卦中每一爻的變化詳述說明,讓初學《易經》的讀者容易上手,讓深入《易經》的學者豁然開朗,更讓專硏《易經》的研究者大爲讚嘆。尤其是醫家,深入研讀《周易新探》這本書,會讓我們更懂中醫辨證論治的思維理路,實爲大哉奧妙之至理,發現原來中醫處處是《易經》。
  《易經》是中醫學的基礎,欲讀《黃帝內經》先習經絡俞穴學,欲知經絡俞穴的運行轉化,必先學《易經》。《易經》至理包羅天地星辰宇宙的法則。如:針灸中木火土金水爲陰與陽的五個層次(井滎俞經合),陽根在酉,爲金,即陽經井穴爲金;陰根在卯,爲木,即陰經井穴爲木。這就是《易經》的陰陽概念,也是中醫的用針思維。
  中醫很重視氣血的運行,而氣血又與《易經》坎離二卦密不可分;先天八卦以乾坤爲體,天在上,地在下,離在東爲太陽,坎在西爲月亮,由于地球的公轉及自轉,產生節氣的變化,而有溫涼寒熱。謂之陰陽。後天八卦以離坎爲體,將人體的運行納入先天八卦中,離在上屬心,坎在下屬腎,震在東爲肝,兌在西爲肺,相火(坎卦)上升,隨血液運行至肝脾主升清。同時君火(離卦)下降,經由心肺運行通膽胃而主降濁。坎爲本離爲用,離之用來自坎。坎強則離足,若坎匱乏,則離不足。此爲相火不足,則君火弱,終日神智昏沉不清;治當引火歸源。反之若君火不降,則君火旺,至交感神經旺盛,大腦思緒停不下來。
  清.鄭欽安在《醫理真傳》中記載坎、離二卦詩。〈離卦詩〉:「地產天成號火王,陰陽互合隱維皇,神明出入真無定,箇理機關只伏藏。」〈坎卦詩〉:「天施地潤水才通,一氣含三造化工,萬物根基從此立,生生化化沐時中。」由此可知古者醫家對易理的研究相當透徹,《易經》中詳細的記載了人是一個整體的細微概念,余恆日:「以臟腑分陰陽,論其末也。以一坎解之,推其極也。 」又曰:「人身一團血肉之軀,陰也,全賴一團真氣運于其中而立命,亦可做一離卦以解之。」天地之數起于一,一爲陽,爲氣。一生二,二爲陰,爲血。一合二而成坎卦,氣無形而藏于血之中。二合一爲離卦,血有形而藏于氣之內是也,故《內經》云「氣能統血,血能載氣」,又云「血爲氣之母,氣爲血之帥」。
  人一身統以陰陽,細分則有二儀(上下)、四象(太陽、少陰、太陰、少陽)、三焦、六經,合之即爲一氣,表現在氣血水火的功能上。千古以來,唯張仲景識透一元至理,二氣盈虛,故病見三陰經則以辛熱藥治,此爲病者陽不足,而陰有餘,故方用回陽;病見三陽經則以清涼藥治,此爲病者陰不足,而陽有餘,故方用存陰,此皆爲易理亦爲醫理,更是各大醫家的至理。
  《周易新探》一書的出版,將是醫療、養身、保健、修行者的福音,更是各大專科的精髓,若能以此書爲基礎,深入研究後與各類專業相互印證,必能窮究其精深大道。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中醫博士
陳鳳鳴撰

王序

  不經意轉瞬間,已逾十年了!于西元2006年開始,聆聽黃老師知性、感性、生活化、圖文並茂、神采飛揚的《易經》課程(「導讀」、「例言」、「八卦廣象」),感覺是人生一大享受,開啓人生智慧。深受黃老師啓發,興趣濃鬱,後來,我以《易經.彖傳義理探析》獲國立中興大學碩士學位,深感人生巧遇聰慧的「啓蒙」師爲貴人,指導提點生命中盲點和錯誤,尤其遇到人生轉折處,更企盼貴人出現,以免空繞許多冤枉路,當年我整理一段課後筆記,樂與大家分享:
  ◎《易經》例言:八卦是「符號」,圖像乃爲後起,可藉圖像以明理。譬如:澎湖七美島畫有「雙心」形狀的「石滬」,用以捕魚,今成著名觀光景點。
  當我們進入「前寬後窄」的房子(風水差):容易「鬱卒」、有壓迫感、患心臟疾病;反之,進入「前窄後寬」的房子時,則心胸開闊,風水佳。人生周而復始,循環的定理:吉→吝→兇→悔→吉。人生命運不離「吉凶悔吝」四字,端看我們如何「運命」以求翻轉,才是關鍵。
  ◎《易經》包括:「卦」、「辭」、「傳」三部分:「基本卦」有「八卦」,論其性情,德能,大致如下:
  1.乾:剛健,主動(代表領導人與恆動現象),大象(大的現象)爲天,爲君爲父(代表領導人),乾元(開始產生萬物)爲大,終日乾乾(乾的能量的平方),自強不息(通常「董事長」身分只用「生生不息」即可,「總經理」則可採用「自強不息」爲辦公室標語),表示「恆動」(代表「恆動」,即「恆久的動能」)。
  2.兌:說悅(代表「秋天收成喜悅」,或「一切花果脫落」之現象),主決(古代有所謂「秋決」,乃因皇帝順天行事,不願採取「逆天」的「春決」),大象爲澤。兌爲口(「口舌」或「說話工具——嘴巴」),火爲言(言語),爲毀折。(猶如:「秋風掃落葉」,上天毀折大地、萬物之象。)
  3.離:麗(附麗,亮麗)、光(電光)、主明、大象爲目爲火,明照以化成天下。(人與動、植物,皆跟著陽光走。)
  4.震:動(震動,速度快),主行(執行)、大象爲雷(代表「由于震卦中空現象,所產生的音響、短暫,爆炸性聲音」)。帝出乎震,吉凶悔吝生乎動(屬于「躁進的行動」,唯恐不能持久)。
  5.巽:高(猶如風一般,自「高處」吹向低處)、伏入(隱隱進入)、主齊(「齊一」、「平等」、「無分高下」),大象爲風(大的現象,可象徵「政風」,足以「上行下效」;猶如:管理人事的「政風室——人二科」,似乎「無孔不入」也)。風行天下(成語「風行草偃」,或「風行以傳播花粉」)以濟事(成就事物),比齊則一(風傳播音聲,幾乎人人一齊聽到,也一齊遵守),風以散之,可以行權(可以「風行權柄」,唯恐「知法者玩法」,風也代表「媒體」,或「傳播界」)。(是針對公司「研發部」,若占卜獲得「山風蠱」卦,形象猶如:「蠱盤中裝米蟲」,有「蠱毒」、「發霉」現象。)
  6.坎:陷(此卦爲「君子陷于小人當中」之象),主險,大象爲水,君子取法,以常德行(即「經常、反覆地做」),習教事(學習「坎」卦,教人「習險」以爲「教訓」),方可免于陷險(即孟子形容水的特性,乃「盈科(同「坷」,即「盈滿坑洞」)而後前進」)。(是針對公司「營業部」,占卜獲得「坎」卦,暗指生意人容易「出爾反爾」,令人捉摸不定。
  7.艮:止,主成大象爲山(有「虛空方能蘊藏萬物」之象),艮尚止,當止則止,止其所(山脈可止住颱風)。(埔里至霧社之間有「人止關」,爲自然之天險。)
  8.坤:柔順、主靜(恰與「乾」卦相反,代表「被領導」之象),大象爲地(平原大地),爲臣、爲母(必須柔順、守婦德……),或指「坤卦:運用寬厚的德行,以承載萬物」之象。
  ◎例言:第五、觀察生八卦——「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是指:追溯上古,未有文字前,祖宗已知運用觀察、觀象等方法,而產生或創作八卦。
  (一)聖人初畫八卦,設置剛柔兩畫,象徵陰陽兩氣,分布以三個位階,象徵「天地人三才」之道。若「六爻一卦」,則象徵「六度空間」或佛家「六道輪迴」,皆不離這種空間思維。
  (二)以「-」象陽,表示剛健、高遠、天、父親、國君。以「- -」象陰,表示柔順、低近、大地、母親、臣民。
  當鑽研《易經》時,應從事廣義解釋,開展「大、方、廣」的妙智慧,與恢宏氣象。前述,文字未發明前,聖人懂得「觀象」以明理。譬如:「兌卦」——代表「澤」(地面坑洞中有「水」,稱爲「澤」)。人們臉上,亦有坑洞,稱爲「口」,其中有「水」,稱「唾液」、「口水」;觀察人們「開口笑」,象徵「喜悅」,于是,產生「口」、「兌」、「悅」、「說」(通「悅」)……系列文字。舉一反三,日常使用的「盤子」,呈現「兌卦」象;「電視機」,則呈「離卦」象——外表播放鮮豔亮麗、五光十色、繽紛彩色的節目,內部構造,稍微呈現「中空」(「離中虛」)的卦象。
  至于「巽卦」顯象,近似我們軀體的「股」(「大腿和屁股」)的部分。
  而「坎卦」顯象,是象徵人體的「耳」、「脊椎」、「孕育」……等。
  而相對的「離卦」,則象徵「不孕」、「啤酒肚」……等。
  而「乾卦」至剛,「坤卦」至柔。「乾卦」筆劃最少,象徵:男人嚮往「簡單」、「乾脆」、「大而化之」、「粗線條」、「阿莎力」、「乾淨俐落」……等。而相對的「坤卦」,則象徵:女人追求「細膩」、「複雜」、「敏感」……等。此因「坤卦」筆劃最多,共有「六個單位」,圖像給人「詳細複雜」的形象感。儘管如此,男人屬「乾卦」,實際運用時,卻應提醒自身,「乾卦」雖屬純陽,切勿盲動,而應效法相對的「坤卦」,培養女人「細膩」的特質與優點。這樣,乾坤互補,截長補短,乃聖哲嚮往的「中道」、「不偏不倚」的美善境界。
  ◎例言:《易》之爲教,始于古聖。闡于道宗,成于儒者,集諸位派之大成,習《易》者當以聖人天下為公之心,完全依據「有教無類」宗旨,不自存門戶。聖人之教,廓然大公,公心一片,不自立門戶,絕不藏私爲己。
  ◎例言:《易傳》流傳至今,註說不一。漢宋各異派,儒道不同宗……。漢宋諸儒,各有卓見,企盼能旁徵博引,融會貫通,大有助益。是指:漢、宋之際,文風鼎盛。譬如:東漢魏伯陽著《周易參同契》一書,內容提及:呼吸、吐吶、結丹、說明參禪打坐……等,參考無妨。
  現代科學家發現「太陽黑子」,證明我們祖先所主張「離中虛」的象,或者「太陽」也被稱爲「金烏」的涵義。(「金烏、玉兔」。分別代表「太陽、​​月亮」。)
  有消防隊員說:「救火之時,衝入火窟中,卻可發現,雖然外在火勢猛烈,極爲恐怖;但是,內在的確呈現著「中空」(「離中虛」)的現象。」
  「乾卦」至剛,「坤卦」至柔。「乾卦」象徵「龍馬」精神,「坤卦」強調「畜牝牛」、「利牝馬」(含「柔韌」),都有「任重致遠」德性與特質。
  ◎例言:觀察生八卦——「古者包羲氏(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此處『與地之宜』,根據「地理風水」,依照次序而言,大致可區分爲:剛、柔、健、順四種。
  而『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如前所述,譬如:「兌卦」——代表「澤」(地面坑洞中有「水」,稱爲「澤」。)人們的臉上,亦有坑洞,稱爲「口」,其中有「水」,稱「唾液」或「口水」;觀察人的開口笑,象徵人的「喜悅」,于是,產生「口」、「兌」、「悅」、「說」(通「悅」)……等系列文字。至于「巽卦」所呈現的象,則近似于人的軀體的「股」(「大腿和屁股」)的部分。「坎卦」所象徵的,是人體的「耳」、「脊椎」、「孕育」等形象。而相對的「離卦」,則象徵「不孕」或「啤酒肚」……等形象。以上是「近取諸身」的實例。
  《繫辭下傳.第二章〉云:「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而爲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意旨:聖王深謀遠慮,「便利器用」,造福百姓。)是指:「離卦」——可象徵「網罟」,古人根據「離卦」——作結繩而爲網罟,「以佃以漁」(當從事「農耕」、「捕魚」,或「卷(圈)養」家畜等工作),「蓋取諸離」(運用「網罟」或「卷(圈)養」的便利,依據《易經》原理,「制器以尚象」——製造好的器具,以從事「農耕」、「捕魚」,是採「離卦」原理、形象意涵,替百姓謀福。
  晉朝學者王弼主張「掃象」,學術與宗教,說法截然不同。學界認爲:《易經》既是理、氣、象、數四種能量組合,王弼無形中得罪、污衊聖道,英年早逝,顯然是上蒼懲罰。而宗教界——以《易經證釋》爲例,認爲:一旦得道明理,如孔子主張「朝聞道,夕死可矣」。或《莊子.外物篇》莊子說:「得魚忘筌」、「得兔忘蹄」、「得意忘言」,「掃象」、「忘象」,當下澈悟真理、大道,拋棄肉身、臭皮囊,乃修行「瀟灑解脫」自在的胸襟,于佛家言,契合「不立文字」,、「不著文字」、「不執文字」訓誡,或「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觀點。因此《易經證釋》主張:王弼廿八歲得道、悟道,成就「靈逸真人」,世間法往往「禍福相倚」,沒有絕對、好壞,全憑自己心念。所謂「一切法從心想生」而已。
  《易經》云:「神无(無)方,易无(無)體。」近年,醫生們提倡「冬病夏醫」,契合《易經》原理。譬如:大陸中醫發現,治癒「氣喘」,必掌握「天時」這好時機,尤以「三伏天」(夏季最熱的節氣「處暑」,第一個「庚日」,稱「初伏」;第二個「庚日」,稱「中伏」;第三個「庚日」,稱「末伏」:從「初伏」至「中伏」,相隔約十日;從「中伏」至「末伏」,相隔約十或二十日。此階段爲夏季最熱,即「火氣」最旺時。俗云:「人成功與否,必掌握天時。」例如:道教經典——《黃帝陰符經》被列主要經書,字數三、四百,繼承、發揚老、莊哲學思想,闡發「天人相盜」的盜機論,與道教神仙長生法。「陰符」含義爲:「暗合天道,天人合一。」若用于戰爭,主張「掌握天時,克敵致勝,無往不利」。歷史上,南軍攻打北軍,若要獲勝,務必利用夏天;反之,北軍攻打南軍,若要獲勝,務必利用冬天,這就是善于掌握「天時」。書中蘊含豐富的樸素辯證法,不僅在道教思想史或中國哲學史,都有一定地位。
  宋代大儒程頤等,推崇從《易傳》到《中庸》這一脈相承思維,兩者彰顯「中道」、「時中」思想,凡事掌握時機,恰到好處,發而中節。「君子二六時中」,推崇有涵養君子,時刻掌握時機與中道,凡事必能究竟圓滿。猶《中庸》所說「從容中道聖人也」,可達「游刃有餘」的美善境界。「北海老人」著《三易探原》,也強調待人處世,善握時機,把握「不偏不倚」的「中庸、中和之道」,這是大小宇宙(天地)問,平衡、高明的法則。
  ◎論「風天.小畜卦」之象體:風行于天上,雲被風吹散。一時天空澄清,晴空萬裡無雲,被風所阻止而不雨。又一陰統蓄眾陽,乃「以小畜大」,以陰畜陽,力量寡弱。其圖像爲:「陽氣」本位于上方,即「陽氣」往上沖,「風」屬于「巽或木」,樹木所擋住、阻止的氣流有限,所「畜積」的氣流不多,故稱「小畜」,而「山天大畜」卦:山所擋住、阻止的、「畜積」的氣流極多,故稱「大畜」、「大大畜積」,累積的力量,極爲可觀。
  「風天小畜」的「天」,屬于「乾卦」:爲陽、爲君,君之恩澤,須澤及萬民,普降于下。譬如:無論文官的「史令」,或武官的「史贊」,勸諫國君施行德政,恩澤皆應普及萬民,文王認爲此乃臣子無可逃避、旁貸之職責。這是古代聖哲明理、寬厚、自我反省,自渡渡人,成就聖賢典範。
  「小畜,亨。密雲不雨,自我西郊。」是指商末周初,周文王認爲:身爲紂王之臣,紂王雖密雲不雨,不降甘霖,應該勸諫、感動紂王施行德政,恩澤普及萬民;紂王暴虐無道、不行德政,這是我做臣子不能盡心輔佐的過錯。「自我西郊」是指文王當時受封于「西岐」,爲西方諸侯之長,猶感慨萬千,嘆自身無能爲力也。因此鑽研《易經》,隨處易見,聖哲氣象。
  再者,〈論《大學》之道之真義〉,這篇于2016年6月25日光慧全省學界法會時,仙佛批示聖訓,說道:「《大學》乃四書之首,爲人立身處世之『苞桑』。(是象徵叢生的桑樹,穩固的根本。「苞」:叢生也。出自《易經.否卦.九五爻》:「其亡其亡,繫于『苞桑』。」乃自我警惕。是說:快要滅亡了!快要滅亡了!一旦懷抱著這種「憂患意識」,反而讓國家獲得高度安全。)奠定『內聖』、『外王』功夫的要領。」
  有人問我:「大學乃四書之首,爲人立身處世之『苞桑』。」「苞桑」是指「叢生的桑樹,穩固的根本」。爲何要用「苞桑」?爲何指名「桑樹」?而卻不是藉用其他植物,或別種樹木來形容呢?
  我回答:「『桑樹』的特色爲:如果,這棵桑樹地面上高度有『六公尺』,則紮根于地面下長度,將是地面上的『六倍』(即「卅六公尺」)之多!這樣,是否比起其他樹木更加穩固呢?這是從大自然角度來做解析。」這裏,我採用黃老師的解說,多麼生動有趣!而一般書本,絕難有這精彩答案。
  上述的筆記內容,雖然瑣碎拉雜,卻不難看出黃老師善于啓蒙,精巧譬喻,循循善誘,引導我們登堂入室,誠如倒吃甘蔗,漸入佳境,逐步契合《易經》精髓,真不愧爲生命中難得的良師益友,善知識!
  欣聞黃炳森老師,近年與國學、國樂前輩李泗滄老師攜手,撰寫《周易初探》一書,兩位前輩對于儒家《易》造詣甚深,將是渴盼窺探易學堂奧的芸芸大眾,無比的福祉,與極珍貴的鑰匙、敲門磚。故余不揣淺陋,樂于爲知遇之恩的前輩,畫蛇添足,撰寫一篇〈推薦序〉,深盼有幸鑽研本書者,仔細玩索,深造有得,昇華身心靈,必然不虛此生。
中興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
國立臺中高工國文教師
王超英

前言

  《周易》被公認爲中國群經之首,說它是中國人的《聖經》,一點也不爲過。不同的是,西方的《聖經》文字淺顯易懂,人們遇到疑難憂懼,能自己從它找答案,找慰藉:《周易》同樣能爲人排難解紛、指引迷津,但這本書言簡意不賅,後人又受囿于文字障礙,使它變得深奧難懂。雖然從周公、孔子以降,有無數古聖先賢替它解釋歷代解說它的書,不下兩三千種,但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又眾說紛紜,說法玄之又玄,使人讀了頂多一知半解,甚至如墮五里霧中,越讀越迷糊,因此將它視爲有字天書,望而卻步,從此跟中國最偉大的哲理書絕緣,豈不是非常可惜的事!
  我小時候不是乖乖牌,惹母親生氣時,她最喜歡拿這句話嚇唬我:「雷公若響,看你往那裏躲?」這句話還挺管用的,以後遇到打雷,我真的怕得不得了,便發下願,以後再不敢不乖了。長大後遇上打雷還是怕,雖然明知遭雷劈的未必都是十惡不赦的人。後來讀《周易》讀到「震來虩虩,震驚百里,君子以恐懼修省」,才恍然大悟,原來母親懂得易的道理,雖然她沒摸過《周易》。
  易的思維模式深植在中國人的腦海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是割捨不掉的。中國讀書人非儒即道,而儒道思想又來自《周易》。
  我讀書一輩子,但多半用心在中國文學的領域,對《周易》雖偶有涉獵,但不求甚解,囫圇吞棗,因而似懂非懂。我與炳森結識將近三十年,他對五術學有專攻,多年來一直以五術濟世,也在多處開館講授《周易》,對《周易》很有心得。這些年因與炳森時相往來,使我獲益匪淺。我們平日聚會雖然是無所不談,但最後總會聚焦在《周易》上頭,談論既多,意見相左的時候也多,不免激出火花來。市面通行的相關述作雖多,多半難以令人拍案叫好,甚至不敢恭維;于是有了這個想頭,古人說:「筆著者欲其易曉而難爲,不貴難知而易造。」何不合力寫一本讓大家看得懂,進而對它感到趣味的書來?《周易新探》就這麼出來了。
  有道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這話恐怕不適用于讀《周易》。假設沒有好的師傅引進門,找到解易的竅門,光靠自己摸索,恐怕一輩子也進不了門,更別說要窺其堂奧了。一個再精明幹練的船長,進出港口都少不得需要一位熟稔水域的引水人(Pilot)引領。本書不敢說有甚麼新鮮的發明,不過是想當一名引水人,將自己研習的一些心得與大家分享,幫助有心的門外漢找到門路,歡歡喜喜地讀懂它;若能對它產生興趣,從它獲得一些啓發、助益,就是我們最大的心願了。
李泗滄

目錄

李序
陳序
王序
前言
壹.概說
 一、易是甚麼
 二、《周易》又是甚麼
 三、《周易》的來源
 四、《周易》的體例
 五、帛書《易》
 六、老子與《易》
 七、孔子與《周易》的關係
 八、爲甚麼要學《周易》
 九、學《周易》從何處入手
 十、學《周易》該有的幾個基本認識
 十一、漫談時與位
 十二、周易的通關密語——吉凶悔吝
 十三、五行是甚麼
 十四、八卦是甚麼
 十五、河圖與洛書是甚麼
貳.〈說卦傳〉解析
參.易引
肆.《周易》上經
 乾卦第一
 坤卦第二
 屯卦第三
 蒙卦第四
 需卦第五
 訟卦第六
 師卦第七
 比卦第八
 小畜卦第九
 履卦第十
 泰卦第十一
 否卦第十二
 同人卦第十三
 大有卦第十四
 謙卦第十五
 豫卦第十六
 隨卦第十七
 蠱卦第十八
 臨卦第十九
 觀卦第二十
 噬嗑卦第二十一
 賁卦第二十二
 剝卦第二十三
 復卦第二十四
 無妄卦第二十五
 大畜卦第二十六
 頤卦第二十七
 大過卦第二十八
 坎卦第二十九
 離卦第三十
伍.《周易》下經
 咸卦第三十一
 恆卦第三十二
 遯卦第三十三
 大壯卦第三十四
 晉卦第三十五
 明夷卦第三十六
 家人卦第三十七
 睽卦第三十八
 蹇卦第三十九
 解卦第四十
 損卦第四十一
 益卦第四十二
 夬卦第四十三
 姤卦第四十四
 萃卦第四十五
 升卦第四十六
 困卦第四十七
 井卦第四十八
 革卦第四十九
 鼎卦第五十
 震卦第五十一
 艮卦第五十二
 漸卦第五十三
 歸妹卦第五十四
 豐卦第五十五
 旅卦第五十六
 巽卦第五十七
 兌卦第五十八
 渙卦第五十九
 節卦第六十
 中孚卦第六十一
 小過卦第六十二
 既濟卦第六十三
 未濟卦第六十四
陸.〈繫辭上傳〉解析
柒.〈繫辭下傳〉解析
捌.〈序卦傳〉解析
玖.〈雜卦傳〉解析
主要參考書目

顯示完整說明

商品標籤

會員才可增加商品標籤

會員評論(共0條評論)

  • 目前沒有任何會員發表評論
總計 0 個記錄,共 1 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末頁

會員帳號: 匿名用戶
E-mail:
評價等級:
評論內容:
驗證碼: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