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五術書籍 > 民俗宗教 > 禪淨合一流略(平)
您的購物車中有 0 件商品,總計金額 NT$0元。

相同作者的商品

瀏覽紀錄

禪淨合一流略(平)

prev next

禪淨合一流略(平)
  • 商品編號: dnda1310
    出版社: 東大
  • 作者: 顧偉康
    出版日: 1997/11/01
    ISBN13: 9789571921310
    商品狀態: 一般
    裝訂: 平裝132x210mm
    頁數: 247
  • 定價:  NT$180元
  • 優惠價:  9 NT$162元
    登記後可再補貨
  • 點擊數: 4101
    會員評價: comment rank 5

商品說明: 

  禪宗和淨土宗,由合而分、由分而合,幾乎可以涵蓋二千年中國佛教史的主流。關於這個課題,以往的研究描述可謂兩多兩少--以信徒的身分實踐、宣傳多,以學者的身分研究、分析少;個案、局部的陳述描寫多,整體、全面的意義分析少。
  本書從淨禪兩宗的共同出發點開始,從各自立宗到合流互補,分成六期,一一道來。除了分析其合分、分合的過程和依據外,對禪淨合一史上的重點人物和事件,都有翔實的闡述。特別是對永明延壽之「四料簡」的考據,更是此領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

《現代佛學叢書》總序

  本叢書因東大圖書公司董事長劉振強先生授意,由偉勳與惠南共同主編,負責策劃,邀稿與審訂。我們的籌劃旨趣,是在現代化佛教啟蒙教育的推進,佛教知識的普及化,以及現代化佛學研究水平的逐步提高。本叢書所收各書,可供一般讀者、佛教信徒、大小寺院、佛教研究所,以及各地學術機構與圖書館兼具可讀性與啟蒙性的基本佛學閱讀材料。
  本叢書分為兩大類。第一類包括佛經入門、佛教常識、現代佛教、古今重要佛教人物等項,乃係專為一般讀者與佛教信徒設計的普及性啟蒙用書,內容力求平易而有風趣,並以淺顯通順的現代白話文體表達。第二類較具學術性分量,除一般讀者之外亦可提供各地學術機構或佛教研究所適宜有益的現代式佛學教材。計畫中的第二類用書,包括(1)經論研究或現代譯注,(2)專題、專論、專科研究,(3)佛教語文研究,(4)歷史研究,(5)外國佛學名著譯介,(6)外國佛學研究論著評介,(7)學術會議論文彙編等項,需有長時間逐步進行,配合普及性啟蒙教育的推廣工作。我們衷心盼望,關注現代化佛學研究與中國佛教未來發展的讀者與學者共同支持並協助本叢書的完成。
傅偉勳 楊惠南

自序

  寫完全書,回過頭來寫序,很自然地捫心自問:此書何緣而來?乘何緣去?
  從來文人著述,屬功名大事,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是也。至清人龔自珍云「著書都為稻粱謀」,掙不到功名,至少還能謀生。而今呢?無論中外,除了少數暢銷書作者,要靠寫書維生,一定是清苦不堪言——至於從事非科技之純學術研究者,寫的書有人肯出,已經是上上大吉了,哪兒還敢奢望功名利碌!
  既然這樣,為什麼還要如此執著,拚命地寫呢?
  如果換一個立足點,從寫作的自由度看,情況正好相反。若為功名,限止最多——不但文章有規定的程式,連寫的字也有一定之體(龔自珍就是因為寫不好「館閣體」,始終科場不得意)。至於內容,更是不可越雷池一步,非要代天地立命、代聖賢立言不可,否則的話,不要說功名,連性命也成問題。退而言之,不涉政治,純看市場反應,則作者為讀者所左右——非得揣摩人心,窺測潮流不可,或一味應順時世,或故作驚人之語……此中甘苦,非身歷者不知。唯有於名於利都絕望者,倒是沒有任何外來的束縛,他所遵守的,僅是該研究領域的「遊戲規則」;然而正因是唯一的「內在制約」,他方能與研究對象全然地融為一體——其作品所反映的,全部是他的學識、境界和學術人格。
  所以,一本著作的成功,有時是因為上達天聽,有時是因為普得民心,有時是因為自得其樂……就此而言,在象牙塔中孤芳自賞,不一定是壞事;文化的進步、學術的發達,也需要這種人格。遙想當年,唐詩之盛,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賦詩取士的科舉制度固然是原始推動力之一,但最根本的原因當是寫詩成為一種世風時尚——唐代的知識分子思考問題時,腦子裡湧現的,大概也是詩歌。能夠流芳百世的詩歌,絕對是作者有感而發,而不是考場上的應制詩。同樣的理由,太多的政治考量,太多的市場意識,現代中國始終出不了文藝和學術巨匠!
  然而,若無特殊的社會氛圍所造就的特殊讀者群,一般而言,寫作的自由度,絕對是與讀者數量成反比的。君不見,毛澤東的「雄文四卷」,欽點的編選者沒有半點自由,卻擁有雄視全球的發行量和讀者數;而哲學家金岳霖先生的《知識論》,有幾個人知道此人此書?說來慚愧,從師承上說,我還算是金先生的「再傳」,但我也僅是「翻」過太老師的巨著,而非「讀」過。
  由此反觀這本《流略》,同前一本《禪宗六變》一樣,寫得是很「自由」,但讀者的數量呢?我實在不敢奢望。所以,實在很感謝三民書局,居然願意連著出版二本拙作。古人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復何求!
顧偉康
一九九七年十月
於紐約莊嚴寺內

前言

  佛教入華,總的趨勢是走了一條中國化,生活化的道路。原始印度佛教出世、虛無、否定的特色,逐步地被改造為入世、有為、肯定的中國佛教。法藏(643-712)於《華嚴經傳記》中稱其「雖閱舊聞,時懷新志……遂立教分宗」。宗密(780-841)於《禪源諸詮集都序》中說佛教發展「造論釋經數千萬偈,觀風化物無定事儀」;正是中國佛教之自覺的典型。吸收和改造,成為前後期中國佛教史的不同傾向和特色,前期以開宗立派為頂點,後期以禪淨合一為主流。
  禪宗和淨土宗,由合而分、由分而合,幾乎可以涵蓋二千年中​​國佛教史的主流。描述和解釋這一歷史過程,乃是本書的目的和任務。
  這是一個很大課題,以往的研究闡述可謂兩多兩少——以信徒的身分實踐、宣傳多,以學者的身分研究、分析少;個案、局部的陳述描寫多,整體、全面的意義分析少。
  在弘法的立場上看,禪淨合一乃是宋明以還中國佛教發展之大勢。就佛教徒個人而言,如何才有真正的定慧修持、究竟解脫,而從先輩的實踐中獲得經驗教訓,乃是把握佛法真諦的必由之路。就佛教總體而言,前要總結繼承歷代高僧大德的心得體會,後要展視預見佛教在當代世界前途趨向,要回應時世變遷,在當代的發展壯大中同時維持佛法的純真,回顧歷史更是展望未來的首要任務。
  在研究的立場上看,對禪淨兩家的立宗源由作異同比較,對禪淨合一的依據意義作全面分析,回答諸如「極端自力成佛的禪宗與極端他力成佛的淨土宗何以合流」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乃是中國佛教史研究不可缺少的一環,更是理解中國文化和中國佛教之特色的重大課題。
  歷史研究從來就是種種解釋,故不同的對象、不同的研究角度,必然有不同的分類、分期法。緣此主旨,本書大膽地置一般的中國通史及中國佛教史的分期法於不顧,將自漢末至近代的一部禪淨流變史分為六期,一一道來,故名之曰:禪淨合一流略。

目錄

《現代佛學叢書》總序
自序
前言
第一章 本是同根生
 第一節 大法東來之載體
 第二節 混沌初開的漢魏禪法
 第三節 中國化佛法之起步——道安
第二章 禪淨之歷史淵源
 第一節 南與北——名相化與般若化
 第二節 禪淨二宗的歷史源頭——慧遠、道生
 第三節 宗派的自覺——達摩、曇鸞
第三章 開宗立派
 第一節 同中有異,異中有同
 第二節 禪宗的「生死事大」
 第三節 淨土宗的「生死事大」
第四章 宗旨宗風
 第一節 宗派成立之後
 第二節 教外別傳
 第三節 念佛往生
第五章 禪淨合一的先驅
 第一節 圭峰宗密——重立經典之權威
 第二節 永明延壽——一心為宗,萬善同歸
 第三節 永明延壽的「四料簡」
第六章 禪淨合一之大勢
 第一節 禪淨合一的內在依據
 第二節 合流之後
尾聲
後記
參考書目

顯示完整說明

商品標籤

會員才可增加商品標籤

會員評論(共0條評論)

  • 目前沒有任何會員發表評論
總計 0 個記錄,共 1 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末頁

會員帳號: 匿名用戶
E-mail:
評價等級:
評論內容:
驗證碼: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