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2024 星僑網路書店 版權所有,並保留所有權利。
桃園市龜山區復興二路6號1樓 Tel: (03)328-8833 E-mail: service@ncc.com.tw LINE: @nccs
本網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陳希夷傳
紫微斗數推崇陳希夷先生,故列出期簡略小傳。
陳搏字圖南,號扶搖子,豪州真源人,初生之時不能言。至四五歲戲渦水,水彬有一青衣老媼引置懷中而乳之,其後即能言。敏悟過人,及長,經史一覽無遺,先生曰:所學只足記姓名而已,吾將之遊泰山與安期,黃石、輩論出世之法。安豈能與世脂韋,汩沒出入生死輪迴間哉。乃盡散期家業。惟攜一石鐺而去,梁唐士大夫,挹其清風得識其面,如覩景星雲慶然先生皆莫與交。明宗親為手詔,招之先生至長揖而不拜,明宗待之愈謹,以宮女三人賜先生,先生賦詩賦:「雲為肌體玉為鰓。多謝唐王送得來,處士不興巫峽夢。空煩雲雨下陽台。」遂遯去,隱武當山石嚴,服氣辟穀,凡二十餘年,復移居華山,時年已七十於矣。嘗閉門臥數月不起,周世宗顥德中,有樵於山麓見遺駭生塵,迫而視之。乃先生也。良久起曰:睡酣奚為擾我,後「世宗」召見賜號曰雲先生。一日乘驢遊華陰,聞宋太祖登極,拍掌大笑,曰:天下自此定矣,太祖招不至,再招辭曰:九重仙詔休教丹鳳銜來,一片野心,已被白雲留住,太宗初年始赴召,惟求一靜室,乃賜居於建隆觀為戶。熟睡月餘方起,辭出,賜號希夷先生。一日一門人鑿石,處於張超谷既成,先生往造而曰吾其死於此乎,遂以左手支頤而終。數日容色不變,支體尚溫,有五色雲封谷口,彌月不散。年一百一十八歲。初兵紛亂太祖之時,挑太祖太宗於籃以避亂先生遇之即吟曰:「莫到當今無天子,卻將天子上挑擔。」又遇太祖太宗與趙青,遊長安市,入酒肆晉坐,太祖太宗左右,先生曰:汝紫微垣一小星爾,軋處上次可乎。乃言種放先生。先生曰:汝當逢明主馳名海內,但惜天地間無宗及子名將起必有物敗。決可戒也。放晚年意喪,皆如其言,有郭沅者,少居華陰,常宿觀下,中夜先生乎令速掃地,且與之俱往一二裡有人號乎報其母卒。先生遣以藥使急可救,既至,灌其藥,遂甦,華陰令王睦謂先生曰:先生居溪巖寢於何室。先生且笑且吟曰:「華山高處是吾宮,出即凌空跨曉風,台榭不將金鎖閉,來時自有白雲封」。一日有一客過訪先生,適值其睡,見傍有一異人聽其息聲以黑毫記之莫辨,客怪而問之,其人曰此先生華胥調渾沌也。先生嘗遇山女,山女贈之詩,詩曰:「藥苗不滿」,又更上為巔面壁,去路將相不能入,太宗聞先生善相人,遣詔南山,見真宗及問亟,還問其故。曰:廝役皆將相也。何必見王乎於是建儲之議遂定。先生以易數授穆伯長,穆授李挺之,李授邵康節,以象學授種放,放授盧江許堅,堅授范諤,至今糟粕猶存也。
「紫微斗數」沿革
「紫微斗數」在唐、宋之時代,不是今日所見之「斗數」,今日所用之「斗數」大約只有二分之一,是當時之形式。由於「斗數」經過三個階段之考驗,第一階段是唐宋至宋末,其過程與「子平法」相同,即是必須與原有論命的方式,以年柱為本,只取三奇六儀。神煞之論命式方可競爭。
第二階段—是元代之大宗師,耶律楚材所制述「七政四餘」,以「正五行之變」兼「變五行之正。」斗數與子平法亦同時經歷此一理論上競爭。
第三階段—為「斗數」與「子平」融合之時期,即在明、清二代,「斗數」為了適應一般研究者之方式,由於其時,李虛中及七政四餘,純學術理論式之命理以屬少數,多為「子平法」或者僅是江湖式之論法。子平法既已可以執命理界之多數地位,便亦不得不局部用子平法之術語、口吻來註釋「斗數」憑添不少新著之詩賦。
然而「紫微斗數」與「子平法」對五行基本上之立場不同,斗數雖與李虛中有異,但皆為依據隋代「五行大義」為藍本,子平法依陰陽五行、四時五行依據。
註:陰陽五行,即五行各方陰陽,如陽死陰生,陰死陽生……等,與八卦陰陽有不同、八卦之陰陽主旨為「負陰而抱陽」五行陰陽指金、木、水、火、土各有陰陽。
於宋代以後相存而並行不悖。
考諸「斗數」再最早之形式,為有十干陰陽五行之格式但理哲上卻崇尚易卦為主旨。以干支五行所屬配屬八卦作原始支規範,天干為天盤,地支為地盤,即河洛理數。
甲、地盤:其方格易排,其形式即為今日所見之紫微斗數地盤表。
乙、天盤:即天干排列成九宮格形。
丙、河洛理數:即干、支所屬其在河圖、洛書上之數字。相互加減,綜合而取之數字,以定其吉、凶所示。
第一種地盤,即今日之紫微斗數。
第二種天盤,「紫微斗數」有開天盤一說,但很少見有使用天盤之實例,天盤實際上演變為「奇門遁甲」單獨發展,可以脫離「斗數」自列一系,而且發展至脫離「斗數」之範圍。
第三種河洛理數之數字以顯徵兆,也另行發展為「鐵板神數」。
「紫微斗數」在原始應包括以上全三項,然而三項中之任何一項,不論只用地盤、天盤、或河洛理數,均可以論命,今日所用者「飛星斗數」是純用地盤,而「鐵卜子」之斗數,及三項俱全,但因目前所流通有關三種全面合論之典籍,大都為散佚不全。不易聯貫而研究之,如有時間與志趣,也不難把三種方式依然可以聯貫為一個立體之系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