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五術書籍 > 武術 > 延熙公薪傳杜公毓澤─陳氏太極拳老架動作說明及圖解
您的購物車中有 0 件商品,總計金額 NT$0元。

瀏覽紀錄

延熙公薪傳杜公毓澤─陳氏太極拳老架動作說明及圖解

prev next

延熙公薪傳杜公毓澤─陳氏太極拳老架動作說明及圖解
  • 商品編號: ywaa428
    出版社: 逸文武術
  • 作者: 何宏財
    出版日: 2008/09/01
    ISBN13: 9789866699290
    商品狀態: 一般
    裝訂: 平裝210x260mm
    頁數: 140
  • 定價:  NT$480元
    匯率參考:  換算成人民幣
  • 優惠價:  9 NT$432元
  • 商品庫存: 1
  • 購買數量:
    商品總價:
  • 點擊數: 6310
    會員評價: comment rank 5

商品說明: 

  本套「陳氏太極拳老架」係 杜公毓澤直接承陳氏第十六世大宗師 陳公延熙之薪傳者,其特點是以身領手,拳架姿勢嚴謹、古樸,底盤穩固,易學難精,以鬆透為要旨,培養精、氣、神,練氣、養氣效果極佳,果能姿勢正確,符合拳理,功勁上身速度快。
  杜公教拳,不尚理論,首重姿勢,要求嚴格,而拳理儘在拳架中,此非 杜公親傳,甚難體會箇中奧妙。老架在台經過三十餘年之傳播,習者日眾,然而傳授日廣,拳架姿勢卻去古愈遠,其至教者各行其是,殊為可惜。



  我於民國六十一年(1972年)考上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系,九月開學,隨即參加太極拳社團,並師事 王公嘉祥,從習楊氏太極拳、刀、劍暨吐納、導引、靜坐諸法。民國六十五年(1976年)初春, 王師承黃開務先生之引薦,得以拜見 杜公毓澤於台北杜府,並獲允傳授陳氏太極拳老架、新架暨炮捶諸藝,是年六月, 王師命令我及師弟張健祥,隨其於每週六晚,從台南搭夜車前往台北杜府,直接受教於師爺 杜公毓澤。
  本套「陳氏太極拳老架」係 杜公毓澤直接承陳氏第十六世大宗師 陳公延熙之薪傳者,其特點是以身領手,拳架姿勢嚴謹、古樸,底盤穩固,易學難精,以鬆透爲要旨,培養精、氣、神、練氣、養氣效果極佳,果能姿勢正確,符合拳理,功勁上身速度快。 杜公教拳,不尚理論,首重姿勢,要求嚴格,而拳理儘在拳架中,此非 杜公親傳,甚難體會箇中奧妙。老架在台經過三十餘年之傳播,習者日眾,然而傳授日廣,拳架姿勢卻去古愈遠,其至教者各行其是,殊爲可惜。
  杜公毓澤在其八秩晉二華誕紀念專輯(門人專用,民國六十七年九月三日出版),序言中曰:「國術素重口授,太極拳更爲注重,蓋,國術姿勢爲立體形態,非平面圖及說明所能表現,如果姿勢錯誤,則外形影響內功,不能發揮其氣血流通,新陳代謝之功能,因而拳架亦失去效用,則雖有高深之理論,豐富之著作,統歸無用。故傳授太極拳,首重姿勢,若不正確,則雖終身苦練,亦難達到精妙之身手。」本人嘗思,此套「陳氏太極拳老架」係延熙公晚年傳授予 杜公毓澤,必然,將其畢生研究之功法隱藏在拳架當中, 杜公感同身受,故特別強調:「傳授太極拳,首重姿勢,若不正確,則雖終身苦練,亦難達到精妙之身手。」我平時教拳,也常告誡學生:「一個錯誤的觀念,或一個錯誤的動作,雖經過二十年,它還是錯誤的。」練習太極拳,不正確的觀念或動作,習以爲常,熟練之後,也就不自覺而自以爲是,所謂積習難改。甚至有曲解拳理者,拳架也會跟著變異,因此,學習老架,於拳架姿勢,應力求準確,鑽研深入,才不致誤入他途,虛耗時光。
  本套「陳氏太極拳老架」,據悉已成爲陳氏太極拳老架中最古老的一種拳架,自有其文化、學術研究參考之價值。本人無意之間傳承瑰寶,內心確實深感惶恐,雖已練習三十餘年,然因工作、家庭兩忙,時練時輟,功力有限,也無法完全參透其中奧秘,只能以最眞誠的心,忠實地把所學記錄下來,姿勢動作務求其清晰、明確,惟疏漏難免,祈望先進不吝指正。
何宏財
二○○八年二月謹序

杜公毓澤八秩仁壽辰自述

  嘉祥賢契在餘八十晉二賤辰,欲由其台南自強國術館編訂轉專輯,以資紀念。余素乏建樹,愧不敢當,惟少年曾拜陳家溝太極拳大宗師陳公延熙爲師,學習陳家太極拳,深感必須在台推廣發​​揚,以免失傳。數年來,從余學習者日眾,但對太極拳及其精義,有深刻瞭解者,甚少,故有向各同門弟子詳實闡述之必要。
  蓋陳祖宗師諱王廷公自創太極拳以來,已歷九世,代有名手及赫赫武功之事實記載。陳氏素不以教拳爲業,極端保守,故外姓鮮得其傳,迨楊宗師祿禪公,本傳自陳氏,但爲適應教學環境,將原架改變甚多,以後郝、孫、吳各派分歧更甚;後因互爭虛名,有人假託無稽之談,謂太極拳非創自陳氏,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惟陳氏根據我國數千年傳統之易理。獨特發明,創造太極拳及其纏絲勁,極合乎科學原理。
  拳架有精采之手、眼、身、步法,加以陳家代有名手及赫赫武功之事實,故雖眾說紛紜,固無損陳家光明燦爛之國術文化也。楊氏爲方便中老年人練習太極拳起見,將原架之跳躍震足及困難之著勢刪去,使太極拳大眾化,但極不適合年輕人之興趣。是以多裹足不前,尤可慮者,楊氏拳架推行日廣,則距陳氏原架日遠,其原來精湛無比之手、眼、身、步諸法,奇妙之技擊應用,以及各種拳架,終將失傳而不可復得,可浩歎也。
  台海藏龍臥虎之地,國術高手如雲,余一知半解,何敢多言,惟就太極拳範圍而論,幸得稍窺門徑。自大陸淪陷,高手散失甚多,在台曾習陳氏太極拳原架者,寥寥無幾。國術素重口授,太極拳更爲注重,蓋,國術姿勢爲立體形態,非平面圖及說明所能表現,如果姿勢錯誤,則外形影響內功,不能發揮其氣血流通,新陳代謝之功能,因而拳架亦失去效用。則雖有高深之理論,豐富之著作,統歸無用。
  故傳授太極拳,首重姿勢,若不正確,則雖終身苦練,亦難達到精妙之身手。又學習太極拳者,對拳架必須先有正確之認識,現實社會一般風尚,練楊氏太極拳架者極多,乍睹陳氏原架,有人誤認其外象似剛,動作似快,反以爲外家拳,不知拳經云:太極陰陽,有柔有剛,剛中寓柔,柔中寓剛,剛柔相濟,運化無方,故外似剛而內含柔,外似柔而內含剛,不得名爲剛拳,亦不得名爲柔拳,此其所以稱爲太極拳,純剛純柔之拳者,皆不得謂之太極拳也。又誤認爲動作似快,認識也不正確,初練習必須緩慢,但慢不可呆滯,繼練轉快,但快不可錯亂,功深時練法快慢相間。諸君能得學習陳家太極拳原架,可謂難得之機緣,切望珍惜此機遇,專心苦練,方有成就,余深有厚望焉。諸君勉之,並望高明賜教。
民國六十七年 河南中州 杜毓澤 敬識
(摘自《杜公毓澤八秩晉二華誕紀念專輯》,中華民國六十七年九月三日,內部刊物。)

杜公毓澤大宗師行述

  先師尊 杜公諱毓澤字濟民,原籍河南省博愛縣,清末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歲次丁酉(即民國前十五年)九月初三日生。
  毓師尊翁諱嚴,字友梅,號毅齋,晚號梅叟,生於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歲次乙亥,二十九年癸卯舉於鄉,光緒三十年中試甲辰恩科第十一名進士,與譚公延闓,賈公景德同年,以二甲授翰林院庶吉士。入進士館,奉派赴日留學,法政大學畢業,歸國後改授翰林院編修,京師豫學堂監督,調回籍,籌備諮議局,被選爲議長。
  民國元年,杜嚴任河南都督府秘書長,以我國技術人才缺乏,與李敏修先生共同創辦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於開封,設英、德、法文各班,選派學生,留學各國,之後該校人才輩出,均對國家有所貢獻,成績斐然,民國二年任河南民政廳長,民國四年任廣西政務廳長,廉潔方正,守正不阿,政風清簡,口碑載道,回籍後被選爲眾議員。有友人勸嚴公加入安福系,峻拒不顧,而後張鳳臺先生二次長豫,屢徵不出,自此摒跡仕進,專心舉辦實業,任中原公司董事長,嘉惠桑梓、造福地方。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七七事變,方在籍患病,爲避日方之羅致,力疾渡河以避之,流離漢口,輾轉遷渝,終以痛國家之淪陷,享年六十四歲,病逝重慶。
  毓師生而聰慧,昆季三人居長,世代書香,幼承庭訓,秉有異質,頭角崢嶸,先後負岌汴垣滬上,民國八年畢業於開封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德文班,十四年畢業於同濟大學機械學系,初任天津世昌益利公司工程師,十六年投效東三省兵工廠任砲彈廠技士,深得該廠主官楊繼曾先生(前經濟部長)之激賞。八年升任該廠水壓機所所長。
  二十年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毓師返回關內,二十一年對湖北華記水泥公司安裝發動機及鍋爐成績優良升爲製造部機械工程師,二十三年任唐山啓新水泥公司工程師,二十五年任職軍政部兵工署研究委員,旋調任技術司技正。抗日軍興,奉派至南京、江陰、湖口、馬當、漢口各要塞安裝砲械,在敵機劇烈轟炸下,奮不顧身,幾遭不測。
  二十八年冬,毓師奉派兵工署駐昆明辦事處,滇緬路保山第二總庫庫長,展開接收由仰光搶運自國外進口之軍械物資,英國政府限期須在三個月內運畢,由是,風雨無阻,日以繼夜,卒能依限完成此艱鉅任務,榮獲軍政部嘉奬。二十九年調升第二十一軍械總庫總庫長,三十年改調貴陽第七軍械總庫總庫長。其時正值日軍在湘北進犯長沙,二次遭遇我軍強烈抵抗失敗後,野心未戢,猶圖再做第三次蠢動,我方情報獲悉,敵軍有使用化學毒氣進攻我前方部隊之企圖。三十一年間,我軍事當局急令毓師將數百噸槍砲彈藥以及防毒面具等限十日之內趕運至桂林庫轉運第九戰區前線分發補給。當時在交通運輸極端困難下,由於毓師計劃週詳,日夜不停,督飭趕運,卒能提前兩日,完成此項任務,獲得上級給予全庫官兵傳令嘉奬,至今該庫在台官兵猶引以爲榮而爲樂道也。
  三十二年,毓師榮調兵工署第四十四兵工廠務處長,主持軍品製造及修護工作,兼陪同美軍駐貴陽助戰單位,分赴湘黔一帶,配備我第三、第四方面軍美式裝備,準備及時反攻。
  抗戰勝利,舉國歡騰。未幾,第四十四兵工廠,奉令遷移山東濟南,於青島設立分廠,毓師除負責協助遷建外,並兼任膠濟區接收敵僞兵工廠事宜,秩序井然。三十七年,奉頒光華奬章,以奬有功。
  三十八年大陸撤退,毓師隨廠搬遷來台,於台北市基隆路重建新廠,復工生產。四十三年春,奉頒勝利勳章。四十六年兵工廠擴大編制,毓師以績優,調升副廠長,仍負責督導生產業務,並從事改善管理制度,開發新產品與研究發展工作,同年春,奉頒忠勤勳章。四十七年奉頒六星寶星奬一章,四十八年奉頒七星寶星奬章。
  四十九年,毓師應邀赴美,參觀美國兵工生產設施,同年奉頒八星寶星奬章,五十年奉頒甲種景風奬章,以昭懋賞。五十二年十一月以兵工上校限齡除役然仍留廠,代理廠長職務,同年奉頒九星寶星奬章。五十三年五月始退伍離職,同年奉頒景風甲種一星獎章。
  綜計毓師服務兵工垂三十年而廉隅自勵,兩袖清風,深爲全體員工及各級長官所欽佩不已。尤以抗戰初起以迄勝利,每日凌晨五時即上班工作,午夜方歸,無問寒暑,八年於斯如一日,忠誠勤敏,卓著勳勞。
  毓師退休後,仍老而彌堅,學而不倦,六十二年與周芳世博士聯合翻譯德國精密機械精選文件叢書,由徐氏基金會出版,列入科學圖書庫,嘉惠學子,甘棠永蔭,令人仰止。
  毓師原籍河南博愛,距溫縣陳家溝僅四十餘里,陳家溝者,太極拳發源地也。毓師尊翁友梅公,於河南德高望重,陳家溝十六世大宗師陳公鑫(品三),清貢生,慕友梅公高義,遂訂交焉。品三公曾攜其歷時十二年所著之《太極拳圖畫講義》(即今之河南陳家溝秘本:《陳氏太極拳圖說》)拳譜,請友梅公付梓,以廣流傳。友梅公欣然慨允,並序於前,序中結句云:「動靜交相養,陰陽得其平」,寓意深遠,於開封付印兩千冊,分贈友好。
  毓師於十八歲時,太夫子友梅公延請陳家溝十六世大宗師陳延熙公至陳家溝鄰邑清化鎮杜府,命毓師恭執弟子禮,從延熙公習陳家太極拳。延熙公者,陳氏十五世耕耘公之次子,第十四世陳長興公之嫡孫是也。
  清末,光緒二十五年(民國前十三年)之冬,袁世凱巡撫山東,發現陳耕耘碑。耕耘公字霞村,長興公第四子,曾走鏢山東、萊州、德州一帶,歷數十年,有德於魯,魯人爲之立碑,以頌功德,袁氏始知太極拳爲陳家所專精,乃遣人赴陳家溝,禮聘耕耘公次子延熙公,往授其子侄,由魯而津,先後六年,以母老辭歸,行醫於鄉里。
  延熙公之太極拳造詣特高,所授者爲老架,拳勢甚低且極開展而寓緊湊,練法重點,以身領手,身、手、意合一。初習宜慢,習而後快,快後復緩是謂柔,柔久而剛自在其中。行拳則快慢相間,虛實互變,剛柔相濟。用意則「柔行氣,剛落點」,意氣風發,應用有:摔、打、跌、拿、竄、蹦、跳、躍、被擒拿、破擒拿,接二連三,連綿不斷,制敵機先。尤以纏絲勁爲主導,貫串於八門五步之中,纏絲勁者,爲太極拳命名之由來也。十大步驟,五層功夫,拳練千遍,得機得勢,拳練萬遍,神理自現,拳練十萬遍,乃能放之則彌六合,捲之可退藏於密,是謂成手,登其峰,造其極,以迄於大成境界,此爲陳氏太極拳修爲之歷程也。
  陳家溝太極拳套路練法,昔日有重著練法,有不重著練法,太夫子延熙公所授與毓師之老架頭套十三勢,爲介於二者之間之少重著練法也。
  毓師承老架頭套十三定型後,復從太夫子延熙公族侄陳公名標習新架中二套小架,此拳架創自陳家第十四世大宗師陳有本公,有本公根據長拳、老架、砲捶,及平生研究體驗數十年心得結晶,融會貫通,自成一脈而問世者。有本公傳其侄仲甡、季甡昆仲,及陳清平、陳有綸、陳奉章、陳三德、陳廷棟。仲甡公傳子垚、森、鑫。季甡公傳子淼。有綸公傳李景延、景延公傳陳名標。此二套小架拳勢略高而動作靈活,緊湊而又開展,初習、行拳、用意、應用、勁別、架構、步驟、層次,悉依老架規範,所謂:明規矩,守規矩,脫規矩,合規矩,絲絲入扣,接骨逗榫,步隨身轉,身隨眼動,以手領身,手、眼、心、神、身、步法法合一。出神入化。
  成手練時,瞬息勁發,全身抖擻,倏忽有雷霆萬鈞之勢,故昔日有稱之爲雷架者,行拳步法講究管腳、插襠,步逼中宮,上手、下足、中腰、一體纏絲、手、眼、身、心、步合而爲一,進退自如。進步出著,封逼套插,連綿不斷,提足落步,閃展騰挪,步顛躓而略形似醉,步落如立地生根,一動身如波濤起伏,有憑虛御風之勢,雙手交互纏絲,身腰膝一體動靜,旋腰轉脊,如太極圖型中間一劃劃弧旋轉。
  手之運行,以鼻爲中界,左手管左半邊,右手管右半邊,應用進退,左右、上下、裡外、大小、順逆纏絲,以中氣行乎其間,前步進、後步隨即跟進,打恨腳時,奪前腳部位,前腳猶如被擠般而出,故有奪腳之稱。
  手法、身法、步法大圈套小圈,圈中又有圈,一圈又一圈的捲放開合。以有圈不見圈爲上乘,練法中,身顫抖身法中正而能靜,落地椿步屹立不移而能定,故昔日有稱之爲屹顫架,此成手練法也。毓師習此拳架定型後,名標公復授外方內圓練法,此法為發勁之所由也。並謂毓師曰:此爲陳氏不傳之秘,慎勿洩於外人也。
  毓師雖深諳太極拳多種練法、用法,以公務繁忙故,無論在大陸或來台之初,二十年之間,並未授人。於台灣習陳氏太極拳者甚,至於直接承十六世大宗師陳延熙公之薪傳者,僅毓師一人而已。
  毓師來台數年後,趁公餘之暇,勤練太極拳不輟。復研究各式砲捶,藉以鍛鍊身心,保存國粹。迭蒙太極拳學術研究會暨太極拳協會歷屆理事長,聘爲顧問、理事、監事、太極拳學術研究委員。
  毓師退休後,年事已高,深感陳氏太極拳在台灣將有失傳之虞,兼之登門求教者日眾,七十歲以後,始公開傳授,惟不收學習費用,義務爲習拳者服務,其間以師生之學,習者多至百餘人,正式拜列門牆,師弟之傳者,尚未有也。
  迨至六十五年孟秋,毓師年晉八秩高齡,收弟子王嘉祥一人正式列入門牆,悉依古禮,執贄入室,先授老架頭套十三勢少重著之練法四年,繼授新架二套小架,復授各式砲捶等拳藝理法練法八年。六十六年冬至月,續收塗宗仁、李後成、曹德鄰三人,依序恭執弟子大禮,執贄入室,授以老架、新架二套小架、砲捶各藝。
  綜之毓師一生正式授徒,僅有予等師兄師弟四同堂學藝。師徒如父子,師恩重如山,同堂似手足,闡揚太極拳。稟承師訓,世代薪火相傳之義,繼授再傳弟子林清三、張義章、李正中、許建揚、蔡穎堅李小平、白巨川、何宏財、林鍾波、張朝晉、張健祥、許登欽、張永昌、李美綠、蘇美仕、黃玲玲、曾天全、蔡瑤昇、周明法、林珀如、馮肅靜、蔣定芳、黃翔、林洵旬、高世芬、孫淑芬、黃世全、林世乾、游金池、周慕德、賀德、司徒邦德等四十餘人。續授三傳弟子莊豐穗、吳錦龍、張峰槐、李堯洲、連瑞枝、梁佳文、蔡宜昌、吳振行、林原誼、王潔力、歐陽彥政、蘇彩雲、曾智星、林印唐、黎光漢等二十餘人。可謂承先啓後,傳緒有人。由六十五年迄今十四年之間,陳氏太極拳在台灣,延熙公一系,首自毓師起一脈傳承,根深培厚,葉茂枝隆,已四代同堂矣。
  毓師造詣,博大精微入密,練太極拳七十六年,寒暑無間,孜孜不息。毓師課徒,求眞、求實、求新、求精,頗有耐心,藹然可親,令人猶如置身化雨春風之中。毓師處世,嚴以律己,恕以待人,謙宏大度,執一守中。毓師起居,自奉儉約,粗茶淡飯,布衣疏食,晏如也。故能頤養天年,嵩壽九秩晉四,猶日授孫徒輩太極拳各藝,指劃口授,不倦不休,津津樂道,後繼有人。愷悌君子,克享遐齡,福壽齊臻,百歲預期,不幸於七十九年(公元1990年歲次庚午三月十六日(國曆二月二十日),以感冒微疾,猝然逝世,一代哲人,與世長辭,不獨陳家太極拳之損失也,曷勝悼念。
  毓師德配康夫人爲慧,亦同邑人,溫恭淑愼,出自名門。夫人尊翁志仁公爲革命先烈,與孫中山先生至交也。年二十二歲來歸,孝侍翁姑,和睦妯娌,戚里稱賢焉。生女杜碗、子杜珮,均能完成高等教育,於美國成家立業,孫肇明、啓明、蘭馨桂馥,積厚流光,正方興未艾也。
  哲人已往,典則長存,爰述行誼,用彰德業,希後生來者,有可景慕焉。
中華民國七十九年歲次庚午冬至月吉日吉時吉刻
受業弟子 王嘉祥 敬謹恭撰
(摘自《杜公毓澤宗師追思紀念專輯》,中華民國八十年三月十六日,內部刊物)

目錄


杜公毓澤大宗師玉照
王公嘉祥宗師玉照
杜公毓澤墨寶
杜公毓澤與弟子及再傳弟子合影
作者與弟子吳錦龍陪侍 王師嘉祥
王師嘉祥與弟子合影
相關珍貴拳照、信函、手稿
(一)杜公演練陳氏太極拳老架珍照
(二)杜公親書《太極拳進步十則》
(三)杜公手稿
(四)王師嘉祥敬稟 杜公信函
(五)杜公覆示作者信函
(六)王師嘉祥手書心得提要五十字
(杜公毓澤)八秩晉二壽辰自述
杜公毓澤宗師行述(王嘉祥)
延熙公薪傳 杜公毓澤陳氏太極拳老架動作姿勢之四大要點
延熙公薪傳 杜公毓澤陳氏太極拳老架拳譜名稱
凡例
陳氏太極拳老架動作說明及圖解
 第一式 太極起勢
 第二式 金剛搗碓
 第三式 攬擦衣
 第四式 抱虎歸山
 第五式 單鞭
 第六式 金剛搗碓
 第七式 白鶴亮翅
 第八式 摟膝拗步
 第九式 斜行單鞭
 第十式 如封似閉
 第十一式 摟膝拗步
 第十二式 掩手捶
 第十三式 金剛搗碓
 第十四式 撇身捶
 第十五式 背折靠
 第十六式 指脇捶
 第十七式 肘底看拳
 第十八式 倒捲肱
 第十九式 閃通臂
 第二十式 掩手捶
 第二十一式 抱虎歸山
 第二十二式 單鞭
 第二十三式 雲手
 第二十四式 高探馬
 第二十五式 右分足
 第二十六式 左分足
 第二十七式 雙風貫耳
 第二十八式 左蹬一跟
 第二十九式 前堂拗步
 第三十式 擊地捶
 第三十一式 翻身踢二起
 第三十二式 懷中抱月
 第三十三式 旋風足
 第三十四式 雙風貫耳
 第三十五式 右蹬一跟
 第三十六式 千斤墜地
 第三十七式 掩手捶
 第三十八式 小擒拿
 第三十九式 抱頭推山
 第四十式 抱虎歸山
 第四十一式 單鞭
 第四十二式 前招
 第四十三式 後招
 第四十四式 野馬分鬃
 第四十五式 搭手
 第四十六式 玉女穿梭
 第四十七式 攬擦衣
 第四十六式 玉女穿梭與第四十七式 攬擦衣跳躍動作之連拍照片
 第四十八式 抱虎歸山
 第四十九式 單鞭
 第五十式 雲手
 第五十一式 雙擺足
 第五十二式 跌岔
 第五十三式 金雞獨立
 第五十四式 朝天蹬
 第五十五式 倒捲肱
 第五十六式 閃通臂
 第五十七式 掩手捶
 第五十八式 抱虎歸山
 第五十九式 單鞭
 第六十式 雲手
 第六十一式 高探馬
 第六十二式 十字足
 第六十三式 千斤墜地
 第六十四式 指脇捶
 第六十五式 白猿獻果
 第六十六式 抱虎歸山
 第六十七式 單鞭
 第六十八式 舖地錦
 第六十九式 上步七星
 第七十式 下步跨虎
 第七十一式 雙擺足
 第七十二式 當頭砲
 第七十三式 金剛搗碓
 第七十四式 合太極
編後語

顯示完整說明

商品標籤

會員才可增加商品標籤

會員評論(共0條評論)

  • 目前沒有任何會員發表評論
總計 0 個記錄,共 1 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末頁

會員帳號: 匿名用戶
E-mail:
評價等級:
評論內容:
驗證碼: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