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五術書籍 > 民俗宗教 > 唐代詩歌與禪學(平)
您的購物車中有 0 件商品,總計金額 NT$0元。

相同作者的商品

瀏覽紀錄

唐代詩歌與禪學(平)

prev next

唐代詩歌與禪學(平)
  • 商品編號: dnda1419
    出版社: 東大
  • 作者: 蕭麗華
    出版日: 1997/09/01
    ISBN13: 9789571921419
    商品狀態: 一般
    裝訂: 平裝132x210mm
    頁數: 206
  • 定價:  NT$150元
    匯率參考:  換算成人民幣
  • 優惠價:  9 NT$135元
  • 商品庫存: 2
  • 購買數量:
    商品總價:
  • 點擊數: 4257
    會員評價: comment rank 5

商品說明: 

本書選取中國文學精華代表的唐詩,配合禪宗發展的歷史,分析詩歌與禪學交互作用下的唐代文學面貌。全書以詩禪交涉為主要路線,以重要禪法及重要詩人如王維、白居易、齊己等為觀察重點。分別突顯唐詩在禪學影響下的多層側影,特別是宴坐文化、維摩信仰、宦隱朝隱觀念及以禪入詩、以詩示禪或以禪喻詩等問題。本書同時也可看出唐詩因禪學發展之演變,在詩人與詩歌情志思想上所產生的精微變化。詩人由俗到僧,詩歌內容也由北禪而南禪,由小乘而大乘,詩為禪客添花錦,禪為詩家切玉刀,詩禪共譜文學新章,蔚為文化史上豐碩的一頁。

《現代佛學叢書》總序

  本叢書因東大圖書公司董事長劉振強先生授意,由偉勳與惠南共同主編,負責策劃,邀稿與審訂。我們的籌劃旨趣,是在現代化佛教啟蒙教育的推進,佛教知識的普及化,以及現代化佛學研究水平的逐步提高。本叢書所收各書,可供一般讀者、佛教信徒、大小寺院、佛教研究所,以及各地學術機構與圖書館兼具可讀性與啟蒙性的基本佛學閱讀材料。
  本叢書分為兩大類。第一類包括佛經入門、佛教常識、現代佛教、古今重要佛教人物等項,乃係專為一般讀者與佛教信徒設計的普及性啟蒙用書,內容力求平易而有風趣,並以淺顯通順的現代白話文體表達。第二類較具學術性分量,除一般讀者之外亦可提供各地學術機構或佛教研究所適宜有益的現代式佛學教材。計畫中的第二類用書,包括(1)經論研究或現代譯注,(2)專題、專論、專科研究,(3)佛教語文研究,(4)歷史研究,(5)外國佛學名著譯介,(6)外國佛學研究論著評介,(7)學術會議論文彙編等項,需有長時間逐步進行,配合普及性啟蒙教育的推廣工作。我們衷心盼望,關注現代化佛學研究與中國佛教未來發展的讀者與學者共同支持並協助本叢書的完成。
傅偉勳 楊惠南

曾序

  記得民國七十五年,畢業於師大國文研究所的蕭麗華來報考臺大中文研究所博士班,我擔任口試委員,作她的主考。麗華的碩士論文是《論杜詩沉鬱頓挫之風格》,我非常欣賞她融通中西理論之長,作極為深入而全面的剖析和觀照,能言人所未言、發人所未發,認為她迥出流俗,是個極有智慧的人。
  麗華考上臺大博士班後,選修我的課,也跟我作博士論文。我常向學生說,讀書做學問要立體而有機體,切忌單從平面入手;選擇論文題目要人棄我取、我能人未能,或者人能我更能。其間道理雖非三言兩語所能說明,但也不難心領神會。麗華因此以元詩為論題,同時運用「文學美典」和「文化意涵」兩種解詩方式,對元代詩人與詩作作周延性的探討和多層面的研究,務使肌理交錯有致、血脈貫串流通,乃擷菁取華,以《元詩之社會性與藝術性》為題作成博士論文,深受考試委員的肯定和欣賞,認為是目前對元詩研究最完整而精深的著作。而我更知道其「開創」之艱難,實不下於「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但山林既開,則繁花碩果豈不燦爛輝煌,奇禽異獸豈不優遊翱翔!
  近年麗華的研究課題轉入唐詩、轉入禪學,更將唐詩與禪學合而為一,立其體而機其能,又別開境界,指出向上之路。首先以詩禪交涉對唐詩作總體的考索,繼而以「宴坐詩」為核心析論唐代詩人的禪意與禪境,然後以王維、白居易、僧齊己三家為盛、中、晚唐的代表,以見其「詩禪世界」的轉移。麗華雖然將這樣的研究內容分作六篇獨立的論文在學術會議或學報發表,但其旨趣實是首尾貫通,因此乃合為一書,總題為《唐代詩歌與禪學》。其書未出版,已受師長欣賞;相信出版後,讀者更將讚嘆有加。因為麗華做學問,既能不畏繁瑣檢證典籍,又能博觀約取融會通達,尤其其明慧了悟,已將詩情禪意融為一體,感人的力量自然深遠。
  麗華在臺大任教已經五年,所授「詩選」課深得學生的喜愛。教學之餘,潛心研究,成績斐然可觀,我替她感到很高興。而我要嘮叨的是,不要忘記我掛在嘴邊的「人間愉快」,那就是耳之所聞、目之所遇都要欣欣然,如蹴開蓮花般的隨著步履而滋生。這樣的欣欣然也許有時困頓於你我他遇合之際,但明心淨性有如光影徘徊於澄潭的麗華,必能使紅塵萬丈而埃氛不染,豺狼滿道而驚懼不生;因為大千既已入毫髮,焉有不能消釋者;而其所餘者,但為現世之「愉快」而已。願以此與麗華共勉。
民國八十六年七月廿九日晨曾永義序於臺大長興街宿舍

自序

  唐代是多元文化融合的時期,不論在思想、文學、藝術方面都有輝煌的成果。唐思想方面三教融匯,民族方面胡漢混血,對詩歌藝術應有很大影響。過去研究唐詩的學者,多側重詩歌到本身的美感體式與美學範疇,略文化史上思想、社會、宗教等潛在因素,對詩歌美學與其背景不能提供全面的解釋。有些學者嚴耕望、羅香林、陳寅恪等先生,雖然能以史證詩,詮解唐型文化與詩歌的關係,但詩歌本身的美學效果往往失落不彰。前者是「純文學美典」的,後者是「文化意涵」的,兩種解詩方式,一直是我研究唐詩時思考的兩大路徑。
  早期我嘗試以純美學的路徑分析唐詩之「語言——意象——境界」,曾以〈論杜詩沉鬱頓挫之風格〉入手,用西方理論與傳統詩話作為詮解詩歌的重要依據,對文化思想與詩人生活背景全視為外緣。這種以純文學為主體的研究方式,匯通了中西文論,固然有助詩歌美典的呈現,但私心常惶恐於中西文化差異下理論認知的不足與削足適履的困局,因此希望能深入文化史料,以彌補自我的鄙陋。民國七十五年之後,我有幸在臺大讀書、任教,得到多位先生的啟發,特別感於曾師永義「人棄我取」的研究精神與羅師聯添不畏繁瑣、檢證典籍的工夫,更增強我以文化史證詩的信念。
  中國文學的堂廡何其深廣,前人說文史哲不分家,在分科日細的今天,文史哲之間卻日漸壁壘分明,想要跨學門以文化意涵詮解詩歌,於我竟成漫漫長路。一個偶然的機緣,我從王維起疑,思考作品與思想、藝術與人格之間的即離關係,才發現借助禪學可以解釋學術範疇與人生思惟中某些不易解釋的問題。禪能予人寬廣的時空觀照,突破有限價值的束縛,襌之法性無常,因緣假合、空觀無我等觀念,可以助人進出真俗二諦的世界,看到許多現象的表裏內外,穿透時間過去、現在、未來的分際及世事正邪、是非、善惡的對立,予生命以新的視域(vision)。緣於禪的視野,我發現了唐詩中許多乏人問津的問題,也看到唐詩初、盛、中、晚四期中別有的洞天幽徑。
  以禪證詩是我通向「以文化意涵詮解詩歌」的努力之一,這在唐以前或許有乞靈外道之嫌,唐以後卻是詩歌史上不容忽視的問題。襌學對詩歌的影響在唐宋間日趨深廣,成為文化史上不能或缺的一環。「以禪入詩」或「以襌喻詩」的詩學命題,也是詩歌史上自唐以降的一大重點。這幾年來,我集中在詩合轍的唐詩研究,初步完成六篇文章,收集在這本書中。首章〈論詩禪交涉——以唐詩為考索重心〉一文,從詩歌歷史考察詩禪交涉的起點、從詩禪共有的特質看詩禪匯通的基礎,以之觀察詩禪交涉在唐詩中展現的各個面向(本文原載於民國八十四年五月臺大《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一期)。第二章〈宴坐寂不動,大千入毫髮——唐人宴坐詩析論〉以「宴坐」禪法觀察唐詩,發現唐代在南北禪及大小乘禪法薰習下,有大量宴坐之作,形成走向山林、開展超時空體驗的美感特質,在詩之語言、意象、境界乃至詩歌理論內涵上都有新的發展。(本文發表於民國八十六年三月「第三屆中國唐代文化學術研討會」)以上兩章通論之後為唐詩分期觀察,盛唐詩中以王維號稱詩佛,最能看出詩禪合轍在盛唐詩人與作品上的痕跡,因此第三章〈論王維宦隱與大乘般若空性的關係〉便以大乘般若空性解釋王維宦隱思想的形成及其詩歌美學境界的表現(本文原載於民國八十三年六月《臺大中文學報》第六期),然此文重心在宦隱文化的考索,詩歌美典的立論較少,故而第四章〈從禪悟的角度看王維自然詩中空寂的美感經驗〉一文,耑從詩歌美典入手,討論王維詩三種美感主調中「空寂」一類的美感,其實繽紛萬有,是佛教色空不二的美學效果(本文發表於民國八十四年五月淡江大學「第五屆文學與美學學術研討會」),第五章以中唐白居易為重點,分析〈白居易詩中莊禪合論之底蘊〉,以突顯中唐南禪五家七派發展下,洪州禪一系對唐詩的影響。末章為晚唐範疇以〈晚唐詩僧齊己的詩禪世界〉一文,觀察「詩僧」的形成及詩僧論詩對「以禪喻詩」的影響,同時也看出齊己本身從詩禪矛盾到詩禪同歸的生命進境(本文原載於民國八十六年五月臺大《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二期)。
  我堅信所有的創作與研究,都企圖在整理人類舊有的經驗,並為生命找尋新的出路。因此,這本書的結集,與其說是研究論文集,不如說是我生命過往心路思索的痕跡。在學術與人生的道路上,我有幸得到曾永義老師的指導,引領我渡過許多學術困境與人生險灘;在禪學思想上,也幸得元智大學王立文教授與臺灣大學古清美教授指引堂奧,終能略有所見。在此要特別感謝臺灣大學釋恆清法師與楊惠南教授帶領的「佛學研究中心」,予我研究上增添不少助緣,這本書也因為楊惠南教授的鼓勵與支持才得以問世。本書若能有一、二新見,全是許多前輩學人的啟發,謹此獻給臺灣大學中文系所有孕育過我的老師,並祈各界鴻儒先達教正。
蕭麗華 謹識
民國八十六年八月於臺灣大學中文系

目錄

《現代佛學叢書》總序
曾序
自序
第一章 論詩禪交涉——以唐詩為考索重心
 一、前言
 二、詩禪交涉的起點:從漢譯佛經說起
 三、詩禪交涉的基礎:詩道與禪道的匯通
 四、唐代詩禪交涉之一斑
 五、結語
第二章 宴坐寂不動,大千入毫髮——唐人宴坐詩析論
 一、何謂「宴坐」——從安般守意禪到《維摩詰經》「宴坐」的主張
 二、唐人的宴坐之風與維摩信仰
 三、唐人宴坐詩之內涵
 四、唐人宴坐詩的美學意義
 五、結語
第三章 論王維宦隱與大乘般若空性的關係
 一、前言
 二、關於王維的宦隱及前人的非議
 三、從王維學佛的路徑看王維之禪
 四、王維宦隱與大乘般若空性的關係
 五、王維詩中的般若空性與「空」的境界美
 六、結語
 附錄:王維禪語禪趣詩文集錄
第四章 從禪悟的角度看王維自然詩中空寂的美感經驗
 一、王維詩的三種主調
 二、王維「以禪入詩」的因緣與內涵
 三、禪的美感經驗與詩的美感經驗
 四、王維山水田園詩中空寂的美感
 五、結語
第五章 白居易詩中莊禪合論之底蘊
 一、前言
 二、白詩入莊入禪之歷史公案
 三、中唐科的發展與白居易學佛的歷程
 四、莊禪合流與洪州禪
 五、白詩莊禪合流析論
 六、結語
第六章 晚唐詩僧齊己的詩禪世界
 一、詩僧的形成
 二、齊己與其白蓮意象
 三、《白蓮集》中的詩禪世界
 四、齊己詩禪的文學意義
參考書目舉要

顯示完整說明

商品標籤

會員才可增加商品標籤

會員評論(共0條評論)

  • 目前沒有任何會員發表評論
總計 0 個記錄,共 1 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末頁

會員帳號: 匿名用戶
E-mail:
評價等級:
評論內容:
驗證碼: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