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五術書籍 > 武術 > 楊澄甫太極拳體用全書淺釋(繁體)
您的購物車中有 0 件商品,總計金額 NT$0元。

相同作者的商品

瀏覽紀錄

楊澄甫太極拳體用全書淺釋(繁體)

prev next

楊澄甫太極拳體用全書淺釋(繁體)
  • 商品編號: ywaa441-1
    出版社: 逸文武術
  • 作者: 李慶榮
    出版日: 2012/10/01
    ISBN13: 9789866329708
    商品狀態: 一般
    裝訂: 平裝150x210mm
    頁數: 176
  • 定價:  NT$230元
    匯率參考:  換算成人民幣
  • 優惠價:  9 NT$207元
  • 商品庫存: 1
  • 購買數量:
    商品總價:
  • 點擊數: 5720
    會員評價: comment rank 5

商品說明: 

內容簡介

  《楊澄甫太極拳體用全書淺釋》是在忠實於楊公澄甫原意的基礎上,根據傅鐘文老師的教導,和他五十年練拳的心得,以及參考董英傑等許多名家體會而成。書中對楊澄甫《太極拳體用全書》,由於受當年技術條件局限,而留下若干不夠完滿的地方,作了修補。而這一切都是在忠於楊澄甫《太極拳體用全書》原意的基礎上,進行的有益嘗試,所以使此書更具有學習和研究的價值。
——唐才良

  本書以楊澄甫宗師《太極拳體用全書》為藍本,逐式逐圖,按照『全書』、『淺釋』和『旁證』三步驟展開研究,『全書』為《太極拳體用全書》原作;『淺釋』為作者研究之心得;『旁證』為列舉各家著述的相關表述。對於《太極拳體用全書》這樣一本『聖經』表現出自己的主觀觀點,正體現出作者做學問的勇氣,同時該書又具有很強的客觀性。
——楊宗傑

序言 當代武術界中的一位文化人

  李慶榮先生是楊澄甫高足傅鐘文先生的弟子,論輩份應為楊式太極拳第五代傳人。
  1961年傅鐘文先生受人民體育出版社委託編寫《楊式太極拳》,楊式85式套路經過他的演述保存下來。五十年後,李慶榮先生繼承先師遺範,耽思著述,經過長期習練,覺得有必要把楊澄甫原著《太極拳體用全書》進行注釋,使後人看得懂這部楊式太極經典,明白其中理法,能夠準確繼承下來傳播開去。
  譯注是一項艱辛的學術研究工作,經典藉譯注而延伸,而譯注也因其價值而與原著並存。李先生是一位高級機械工程師,發表過多篇具影響的學術論文。退休後潛心教授太極拳及理論研究,是武術界中一位有高深學歷和文化素養的「明師」,在時俗潮流中顯得獨立特出,尤其難能可貴。
  《楊澄甫太極拳體用全書淺釋》是其研究成果,本書採用原文與譯文並排對照方式,對原文逐字逐句進行考訂注釋,不足的圖片,也設法合理補充,既不失原著本旨,又比原著更加明白。
  我學習書法有年,由於書法探索的原因,我對太極拳產生濃厚興趣。我認為太極與書法可以在意境的追求中殊途同歸。去年春天我在靜安公園與李先生偶然相遇,以直覺我知道他是一位學養深厚的老師。我當即向他請教數十個問題,李先生都一一為我詳細解釋。
  現在李先生這本重要著作即將付梓,屬我作序,李先生與我誼同師友,我於太極拳猶為門外漢,實不敢妄論,但我相信讀者諸君有心探索傳統優秀文化者,必當於是書獲益良多而有高評。
吳 棟
二○一二年壬辰歲末於守庵香江寓次

序言 唐序

  這幾十年來,隨著太極拳的普及,帶來了太極拳的繁榮。也許是太極拳太繁榮了,太多産了,以致使太極拳逐漸遠離它的本體,喪失太極拳的本真,其前景令人擔憂。
  師伯楊振基先生(澄甫公二子)曾經說過:「雖然於1934年楊公澄甫有《太極拳體用全書》,後又口述了《太極拳之練習談》流傳後世。……時至今日已經40多年,楊氏太極拳在各處傳播被人們所喜愛,但是真正楊公澄甫的定型拳已被人所淡忘,不知何類動作靠近澄甫公的拳架,想覓求而不得。」此話又過了40年,情況變得越來越槽糕。
  於是有不少武術家、有識之士,正本溯源,尋找正在失去的傳統太極拳。他們走近楊公澄甫,努力還原楊公的拳架,恢復太極拳原有的風採,李慶榮先生就是其中一位。
  李慶榮先生是傅鐘文的弟子,從學拳的第一天起,受傅鐘文老師嚴格的教誨。傅鐘文老師忠實於楊澄甫晚年的拳架,絲毫不爽。他們這一輩武術家都認為傳統就是傳統,創新也必須建立在扎實的傳統基礎上,不懂傳統的「創新」只是胡搞。李慶榮先生遵照老一輩武術家的教導,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傳統,博採眾長,潛心鑽研太極拳內在規律,不為外界花拳繡腿所誘惑,努力研習楊澄甫太極拳真實的原貌,才會有如此質樸、誠實的著作問世。
  這幾十年來,太極拳有太多的「創新」,卻忽視了對傳統的繼承。太極拳不能只是單純的肢體動作,太極拳是文化拳,應「勿惟外是騖,而惟內之是求」。我們按照那些創新套路鍛煉的結果,雖然產生了數不清的「冠軍」與「大師」,卻永遠出不了像楊澄甫這樣的奇才,甚至連田兆麟、褚桂亭、董英傑等這樣的大家也出現不了。太極拳就在這種熱鬧的「創新」中退化,逐漸走向衰亡。
  任何創新都是有條件的,首先要有良好的傳統基礎,有繼承才能談得上創新;其次是時代文化的推動;其三,最重要的是人才。這三條缺一不可。楊露禪、楊澄甫都是時代造就的奇才。楊露禪在繼承陳家溝太極拳的基礎上,受京城文化薰陶,加上他對太極的體悟,才創造了新的楊式太極拳。楊澄甫繼承楊家太極拳(老架),恪守傳統,在這厚實的基礎上,迎合時代需求,創新出舒展大方的楊式大架,俗稱楊澄甫定型拳架。楊澄甫的拳架使楊式太極拳更合理、更科學,從而使楊式太極拳又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可惜自此以後的楊式太極拳、尤其是新編套路大都只重外形而走了樣,有的妄加增損,失體用之真傳,以致湮沒昔賢之本意。所以說,創新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擔當的,難怪楊澄甫說:「不可自炫聰明,妄加增損」。現在我們提出繼承傳統太極拳、研習楊式太極拳的原貌,主要是以楊澄甫的拳架與其內涵的文化為依據。
  李慶榮先生所著《楊澄甫太極拳體用全書淺釋》,是在忠實於楊公澄甫原意的基礎上,根據傅鐘文老師的教導,和他五十年練拳的心得,以及參考董英傑等許多名家體會而成。書中對楊澄甫《太極拳體用全書》,由於受當年技術條件局限,而留下若干不夠完滿的地方,作了修補,如對「擠」、「斜飛勢」、「退步跨虎」的拳照作了替換。而這一切都是在忠於楊澄甫《太極拳體用全書》原意的基礎上,進行的有益嘗試,所以使此書更具有學習和研究的價值。
  當我讀到《楊澄甫太極拳體用全書淺釋》的樣書之後,我第一反應就是向我周圍的朋友們熱情推薦。因為這是一本難得的好書,這是一本傳遞太極拳「正能量」的著作。它不僅值得初學者學習臨摹,也值得專家學者分析研究,甚至值得藏書家收藏品玩。
唐才良
癸巳年酷暑於浦東
(唐才良先生是楊澄甫之子楊振國的弟子,武術評論家)

序言 楊序

  李慶榮先生大作《楊澄甫太極拳體用全書淺釋》令人一見鍾情,精神為之一振。
  該書以楊澄甫宗師《太極拳體用全書》為藍本,逐式逐圖,按照「全書」、「淺釋」和「旁證」三步驟展開研究,「全書」為《太極拳體用全書》原作;「淺釋」為作者研究之心得。「旁證」為列舉各家著述的相關表述。對於《太極拳體用全書》這樣一本「聖經」表現出自己的主觀觀點,搞不好是要被人取笑的,這裡正體現出作者做學問的勇氣。同時該書又具有很強的客觀性,例如「旁證」中列舉出各家著述以支持其「淺釋,觀點,而要列舉出種種著述在不同文字表述之背後的同一觀點,顯然是要花費很大的研究功夫方克完成。透過這樣的列舉,我們仿彿看到了作者的伏案作業,皓首窮經。所以表現在這一本書裡的篇幅雖短,但其背後的閱讀量卻無疑是十分巨大的。
  這樣的結構安排,應該得益於作者是一位高級工程師,與作者長期從事重型機械的製造和研究以及所運用的材料力學、靜力學、流體力學、彈性力學等學科有關,就是說,從該書的結構安排和科研精神上強烈地映象出一位理工科專家的影子。這同時也形成了作者簡潔明快的文風,書中的「淺釋」部分是作者自己直接的文字表述,可謂要言不煩,沒有大段的篇幅,均不過幾行字而已。
  書中還對《太極拳體用全書》的三幅照片作了勘誤,並在末尾用了區區六頁就將其勘誤之依據作了圖文並茂的清晰交待。由於作者惜墨如金,所以這樣一本極富研究價值的書,以25開本的大小,也不過區區160來頁即告完成。
  要學習、學好楊式太極拳,不能不研究楊澄甫宗師,不能不研究《太極拳體用全書》。楊澄甫宗師留下的傳人奠定了楊式太極拳發展的基業,這些傳人所到之處,所傳之人,形成了當代楊式太極拳發展的主流格局。有這麼豐富的「旁證」,在對比中對《太極拳體用全書》進行學習、研究還是很方便,也很有趣的。
  一冊在手,願廣大太極同仁開券有益。
楊宗傑
(原太極雜誌總編)
2013年9月

緣起

  楊澄甫太極拳流傳甚廣,不僅在中國內地,廣為人們所習練。港、澳、台、以及海外一些國家的人們也在習練。這對增強人們的體質繼續起作積極的作用。然而,人們卻偏廢了太極拳的技擊防身方面的功能。形成隨人喜好,形態各異的太極操。
  而一些後世太極拳家,也逐步偏離楊澄甫定型的太極拳架,是而形成名為楊式太極拳,而實為各式各樣的太極運動。因此,我認為,作為楊澄甫太極拳學練後輩的我們,應該共同來研討一下,該如何來繼承和習練楊澄甫太極拳,以及創新這一課題。
  自古以來,創新是自然規律,太極拳亦然。否則,就不會有:陳、楊、吳、武、孫各派。在繼承的基礎上,才會有創新,而且只有少數聰慧,刻苦,體健者才有建樹。通常人以規矩繼承,習練為妥。不至經年之後,國人不知何為「楊澄甫太極拳」,以及其養身和技擊功法。
  有鑑於此,我著手仔細深入閱讀,探究楊澄甫拳照的神(意氣)態和楊公語言文字的內在含義。用自己多年習練的心得體會來理解楊公的神威態勢和琢磨楊公文字表述的教導內涵。同時更參考前輩拳師們相關的拳照,文字資料,加深對楊公拳照和文字的理解和佐以旁證材料。敬寫成《太極拳體用全書》粗淺的解釋,供同門拳友參考,歡迎不吝賜教。
  本書旨在盡可能少偏離「楊澄甫太極拳」原貌地傳承而作。目前,只能根據楊公《太極拳使用法》、《太極拳體用全書》中的拳照和文字描述,以及「太極拳之練習談」、「太極拳說十要」為依據,守中習練。
  正如書法的傳承是以帖為準那樣,我們就要以楊公的拳照和文字為準,不折不扣臨摹習練。從形似築基;入理求化;階及靈戰。
  造拳人是偉大的,傳人就會走樣,因人各有架,傳人就會越來越遠離楊澄甫的功架,失去本來面目。我們練拳要不斷向楊澄甫拳姿靠近。先不要片面強調創新,內功,輕視拳姿外形,得規規距距,刻苦練習。楊澄甫的拳姿外形是內在力學與美學和精氣神的完美結合,不可一易。
  楊公精言「體、用」二字寓意深刻。
  「體」包含了強健體能,增益智慧。內容涵蓋拳(樁步、套路、推手、散手、內勁、滾翻、抗打)、械(刀、劍、桿)的刻苦訓練;以及文哲修養,智慧開發不斷提升。做到平時苦練,戰時隨機。
  「用」包含了擒拿(鎖扣關節)、格鬥(掌拳踢蹬旋甩)的熟練技巧;自由搏擊的快速反應;訓練有素的內勁(極限能量)有控發放。做到平時勤修,戰時隨意。
  簡言之即:體——是為「德智體全面刻苦修煉」:用——是為「智仁勇適時靈動擊戰」。
  這裡:體中特指出「德」,要求尊師敬友,不驕不燥;用中特指出「仁」,要求化發降服,不下死手。
  語錄:四兩千斤——示神奇;粘黏連隨——階神明。

目錄

序言(吳序)
序言(唐序)
序言(楊序)
緣起
楊澄甫語錄
太極拳套路拳譜
拳架內容闡述
附錄Ⅰ 楊澄甫太極拳探秘之一
附錄Ⅰ 楊澄甫太極拳探秘之二
附錄Ⅱ
後記

顯示完整說明

商品標籤

會員才可增加商品標籤

會員評論(共0條評論)

  • 目前沒有任何會員發表評論
總計 0 個記錄,共 1 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末頁

會員帳號: 匿名用戶
E-mail:
評價等級:
評論內容:
驗證碼: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