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五術書籍 > 武術 > 重現雄風柳絮─猿仙通背拳遺珠許氏家傳一脈
您的購物車中有 0 件商品,總計金額 NT$0元。

瀏覽紀錄

重現雄風柳絮─猿仙通背拳遺珠許氏家傳一脈

prev next

重現雄風柳絮─猿仙通背拳遺珠許氏家傳一脈
  • 商品編號: ywaa215
    出版社: 逸文武術
  • 作者: 劉康毅,許偉戰
    出版日: 2008/09/01
    ISBN13: 9789866699351
    商品狀態: 一般
    裝訂: 平裝190x257mm
    頁數: 302
  • 定價:  NT$500元
    匯率參考:  換算成人民幣
  • 優惠價:  9 NT$450元
  • 商品庫存: 1
  • 購買數量:
    商品總價:
  • 點擊數: 5350
    會員評價: comment rank 5

商品說明: 

出版序

  古傳,猿有通背(臂)之能,神行敏捷、靈變莫測,後為武家尊崇,幻化白猿神仙,混俗人間,奉為拳祖。
  武術史上,以通背(臂)為名者甚多,如白猿通臂、祈家通背、山西洪洞通背、劈掛通臂、五行通臂、武當通背心圓拳法、猿仙通背…等,台、閩一帶,更有直接稱猴(猿)拳者。
  古譜〈通背猿拳法原門源流〉:「有關白猿通背的傳說,神話成份很多,據宋史,山志,拳譜載:唐封陳搏白雲先生(招見時武當山,白雲岩),宋封希夷先生,後傳峨眉山道士司徒玄空,後人稱白猿老人,以理類推,經多少年代,歷史轉化,習武之人,功法演變化成白猿通背,期間叫什麼拳種?只是一個代號矣。 」(武當通背心圓拳法)
  源流轉化,可以是一個稱號,然而拳學術理,卻不可不明。「未研究式法,先研究理術,式有善與不善,理順無有不善之式法;法有精有不精,理順無有不精之法。是以善學者,務要明其理,理順無有不精善之法也。「(武當通背心圓拳法)
  初見河南焦作許氏一脈猿仙通背拳,甚為驚奇,一心報導,不覺有疑。五月,蒙「武壇國術理道推廣中心」鄭少康老師來函賜教,如夢乍醒,內心惶惶不安。
  明崇禎甲申仲春,大梁周全(淮穎)著有《通臂拳譜》,亦奉先師董成為始祖,然與焦作許氏一脈,內容頗有出入,其間原因種種,真真假假,開始不甚諒解,經再三探求原委,原是弄巧成拙,自討苦吃,亦覺得可笑,遂淡然釋懷。歷史的精神在於真,對於文化進展過程中的人為因素,縱然可以理解,亦不能輕輕放下。不過,武術一直是一個進行式,若要全然歸咎於某一點,未免顯得沉重了些。只要存心於善,面對一門拳術,也可以是一個課題。焦作猿仙通背拳許氏一脈,確是一派好拳,故在真假之間,我寧不輕易放過。
  針對《台灣武林》36期「中州武術」專輯裡有關傳承方面的訛誤,內心感到慚愧,經過一段時間的瞭解,雖尚未全盤通透,但就已釐清之部份事實,在此先行更正,以免以訛傳訛混淆視聽,盼讀者見諒。
劉康毅 序於
武學書館

序言

  與猿仙通背拳結緣始於二○○八年四月,隨康毅兄於石家庄見證猿仙通背拳第十四代傳人許偉戰老師及其門徒演練此系通背拳。
  初而乍見,感覺其招式及風格與強調放長擊遠的北派通背體系相去甚遠,反倒與同為河南體系的陳式太極拳若合符節(如懶扎衣及單鞭等招式);尤其許老師在走柔拳一趟時,更是像極老架一路風格。
  相較於陳式太極拳實際交手理法,陳太極較為強調以三盤圓整之纏絲開合內力,以插封套逼沾黏貼靠諸法破壞對手重心,並引出虛實而加以攻擊;而猿仙通背拳則較著重以輕沉靈變之勁道,搭配勾摟採捌撩劈驚彈等細緻手法,在不經意的指掌拿捏間迅速擊打並制服對方。其運勁時,並不像陳太極有較為明顯的蓄發及頓點的發勁動作,然二者勁路雖不同,但卻同以追求輕靈神變、以小搏大為至高之境界,故宏而觀之,其二者實有異曲同工、殊途同歸之妙。
  武術文化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演進過程,最初的形式,可能是基於保衛家園之需要,因而擷取生活周遭可及的物性法則,觸目會心、上手應敵,並累積經驗代代演繹以趨完備。若是同一時期、相近地域、民風聲氣同範的大環境裡,基於一致的時空要件所啟發形成的武術動作,自然也難免產生相通共融之處。是故,透過對白猿仙通背拳的認識與了解,我想對於研究及了解太極拳的原始面目提供了珍貴的參考資料,更對有心提昇武藝者提供了難得的契機。
  此次蒙劉社長康毅兄之邀,為逸文出版的《重現雄風柳絮》一書作序,深感自身武學造詣有限,無法將其箇中堂奧發幽顯微饕諸武學同好,但為共襄盛舉,敢貽各方家見笑,姑將本人一隅之見藉此拋磚獻曝,是為序。
台北市古傳陳家溝太極拳協會會長
黃建豪 謹序

「開門」見山話通背——序「重現雄風柳絮」

  拳諺有云:說手動手不就手。
  猿仙通背拳的特色,在於能貼切的展現技擊中如何打開對方門戶——也就是「開門」技術的要點。
  初識猿仙通背拳,在河北石家庄市。二○○八年初夏,在康毅兄引介下,與河南焦作猿仙通背拳許氏一門傳人許偉戰老師及其門下弟子王智強、李興良、郝跟上一行人正式會面。
  正如《台灣武林》36期「中州武術」專輯裡,何靜寒老師「故都訪古拳」一文寫到:「武術傳承是一件複雜的工作,不是教會練拳這麼簡單,能不能傳承在於師生的『態度』,我看好猿仙通背拳這群師生的態度,也看好他們的未來。」
  習武的態度,要有正確的觀念,內化為知見,才能知行合一。若無善緣指引「門徑」,會顯得雜亂無緒,最終又將反映在習武者的處境上,但很少人會去思考這個重要開端。
  武術技擊中「搭手如診脈」,身勢、時間差、空間,常用手法的化繁為簡,都是「開門」的關鍵所在。恩師潘岳宗師利用對手的反應「開門」(叫對手的門);陳國欽老師用身勢去打開對手的門戶;張世博先生則是以架構武學的空間配置、組合,那些看似最簡單直捷的動作,卻是武術中最精華的展現。
  武術中說「手是兩扇門」,格鬥技擊中最難的,就是如何「開門」。武術學習過程中的良師益友,在教導我們打開技術之門的同時,也在見識氣度上,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心靈上的門。
  俗話說:「開門見山」。這種「直」的態度,是我對猿仙通背拳的第一印象,也是對其傳人性格的感受。直心是道場,直心也是通往成長的道路。
  敞開心胸看待、接納一門新的「古」拳種——猿仙通背拳,放棄一切既有的成見,您,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台北市古傳陳家溝太極拳協會顧問
黃晶綬 謹序

目錄

出版序
序言(黃建豪)
「開門」見山話「通背」.序《重現雄風柳絮》(黃晶綬)
從一門拳術邁入一個課題
始祖董成身世解
董成偶遇白猿仙授藝說解
猿仙通背拳許氏一脈傳承表
「雄風柳絮」來歷解
猿仙通背拳說要
猿仙通背拳人體各部位功能比喻圖
許偉戰老師談話錄
抓功解
軼聞
雞腿猴形淺說
內外五行說
武學徇規 人生見妙
【附錄】
 通臂拳譜(明.周淮穎)

顯示完整說明

商品標籤

會員才可增加商品標籤

會員評論(共0條評論)

  • 目前沒有任何會員發表評論
總計 0 個記錄,共 1 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末頁

會員帳號: 匿名用戶
E-mail:
評價等級:
評論內容:
驗證碼: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