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五術書籍 > 字典 > 說文解字今述(第一篇)
您的購物車中有 0 件商品,總計金額 NT$0元。

瀏覽紀錄

說文解字今述(第一篇)

prev

說文解字今述(第一篇)
  • 商品編號: duaa026
    出版社: 頂淵
  • 作者: 王進祥 岳喜平 合述
    出版日: 2003/12/01
    ISBN: 9572020358
    ISBN13: 9789572020357
    商品狀態: 一般
    裝訂: 精裝200x267mm
    頁數: 840
  • 定價:  NT$1800元
    匯率參考:  換算成人民幣
  • 優惠價:  9 NT$1620元
  • 商品庫存: 1
  • 購買數量:
    商品總價:
  • 點擊數: 9136
    會員評價: comment rank 5

商品說明: 

自序一 岳喜平

  這部《說文解字今述》依原著者叔重先生所作之十五篇分為十五冊出版;同一系列的《說文解字譯讀》、《兒童讀說文》、《說文部首述講》、《說文解字導讀》,稍後也將陸續出版,一皆十六開本套紅印行。
  中國文字由結繩、契刻、八卦、圖畫演進而成。《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唐、孔穎達《周易正義》引漢、鄭玄《注》云:“結繩為約,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 唐、李鼎作《周易集解》引《九家易》謂;"古者無文字,其有誓約之事,事大,大其繩;事小,小其繩。結之多少,隨物眾寡,各執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莊子.胠篋篇》:“昔者容成氏、人庭氏、伯里氏、中央氏、栗陸氏、驪畜氏、軒轅氏、赫肯氏、尊盧氏、祝融氏、伏犧氏、神農氏,當是時也,民結繩而用之。“這十二氏,殆為我國上古原始社會部落氏族的首領人物;其中軒轅氏即黃帝,伏犧氏、神農氏亦史籍中屢見,和黃帝都是我們華夏民族傳說中的始祖。結繩記事是文明末開化的人們認為最聰明簡便易行的記事方法。而本書原著者叔重先生則在《敘》中引《易.繫辭下》之言並.云:“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是既言結繩記事始於神農氏之時,並且是在庖犧氏畫卦之後。但結繩之法是在幫助記憶、處理事務,並不能記錄和傳播語言,與文字性質根本不同,二者既非相生關係,亦無因襲關係,頂多只與表數目的文字有關。
  契刻是較結繩晚出的一種記事方法。契,亦作"栔"。漢末劉熙《釋名.釋書契》:"契",刻也,刻識其數也。” 唐、陸德明《經典釋文》:“書者,文字;契者,刻木而書其側。” 契刻是上古原始社會部落氏族的記事符號,是漢字起源之一;一、二、三、四、五、六、七等數字,即取象於契刻。而上個世紀五○年代在臨近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的四盤磨西地SP11內發現一塊橫刻三行由數字組成的小符號,並且陸續有出土;一九七七年在陝西歧山縣鳳雛村周人宗廟遺址出土的周人甲骨中也有多例,從而證實丁“文王演周易”是可信的。不論是八卦還是六十四卦,都是抽象記事符號。
  陝西西安半坡臨潼姜寨、零口、垣頭、長安五樓、郃陽莘野、銅川李家溝等仰韶文化遺址出土的彩陶,甘肅半山、馬廠,青海樂都、柳灣等地的馬家窯文化遺址,山東章丘城子崖、青島趙村等地的龍山文化遺址,山東大汶口文化晚期遺址,莒縣陵陽河和諸城前寨遺址等所出土的陶器,都有簡單線條組成的抽象符號,甚至可辨的記事性質的圖畫,這都一一證實了圖畫符號為漢字起源之一。這些圖畫符號是先民們的集體智慧所創造的;是原始的、具有美感的文字畫,並且可以斷言;殷商甲骨上抽象符號表意的指事字,具體之形表意的象形字,因此演進隨之誕生。漢文字的可溯歷史,最少在六千年以上。
  依古來的傳說,漢文字是由中華民族始祖公孫軒轅黃帝的史官倉韻(又作蒼頡)創造的。戰國時期思想家們著作的《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等書均有記載。但在《荀子.解蔽篇》上則認為倉頡只是整理文字的人。” 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這個"壹"就是"同一、統一"的意思,也就是加以整理標準化、規範化的意思。如此說來,這是漢文字的第一次整理統一。漢武帝以後,人們益加神化倉頡,說他"四目靈光",是超凡入聖之人,在傳說的河南省樂縣吳村倉頡故里,人們為之修廟、造陵,儼然奉為聖人;本書原著者叔重先生對倉頡造字之說信以為真,更因而根植在後人心中。但關於倉頓創造了漢文字或對漢文字"獨傳者,壹也",至今尚無信史可徵。
  甲骨文是迄今發現的最早也是最完備的古代漢文字。甲骨文,全稱"龜甲獸骨文字",也稱為"契文"、"龜版文"、"龜甲文"、"甲骨文字"、"龜甲文字"、"殷墟文字"、"貞卜文字"、"卜辭"、"殷墟卜辭"、"甲骨卜辭"、"甲骨刻辭"、"殷墟書契"、"刀筆文字"、"甲文"。約在清道光年間(公元一八二一年~一八五○年),河南省安陽市城西北五里洹水南岸的小屯村農民在犁田時,不斷翻耕出龜甲、骨片,上有刻畫,且作殷色,不知何物,其極大甲骨被視為"龍骨",因為越掘越多,被輾轉於各地藥鋪出售。三十餘年後的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一八九九年),國子監祭酒、精研金石的古文字學家王懿榮正在病中(後於一九○○年秋八國聯軍入北京時與妻投井自盡),劉鶚《老殘遊記》作者)在王家作客,見到王氏服用的中藥中有"龍骨"一味,上有契刻文字,於是拿給王看,兩位老友當場"相與驚訝",肯定為一種古老文字,並花重金向藥鋪蒐購。劉鶚隨後出版《鐵雲藏龜》,在《自序》中說甲骨文是"殷人的刀筆文字",是為著錄甲骨文拓本的第一本書。清光緒三十年(公元一九○四年),孫詒讓據《鐵雲藏龜》寫成《契文舉例》一書,是第一部考釋甲骨文的專著。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一九○八年),學部(相當於今之教育部)參事羅振玉派人搜求甲骨,從而確定了甲骨文的出土地點為安陽之小屯村,並進一步確定了甲骨文的年代是殷商。因羅氏收集、考釋、刊布流傳,被公認為甲骨學的奠基人。與此先後,羅氏弟子王國維則首創以甲骨卜辭證史,寫出《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續考》,證明《史記.殷本紀》所載大體可靠,也糾正了其中個別世系錯誤,開闢了甲骨文考釋和殷商歷史結合的中國古代史學研究新天地;甲骨文字和甲骨學在國際上引起很大的重視。
  一九二八年秋到一九三七年日本侵華"七七蘆溝橋事變"前止,在史學家傅斯年倡導下,當時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在安陽小屯村及其周圍共進行了十五次發掘,出土了二萬四千九百一十八片甲骨。而自發現殷墟甲骨以來所出土的總數量有十五萬片以上,是殷商王朝自盤庚東遷以迄帝辛(紂)十二帝二百七十三年(公元前一三○○年~前一○二八年)間的遺物,上面所刻的全為王室占卜記事文字;殷人非常迷信神鬼,凡事必先占卜吉凶,這些占卜記事文字的內容包括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舉凡祭祀、戰爭、田獵、農事、出入、風雨、天象、年成、方國、地理、宗教、疾病、占夢、生育……等等,無不一一留下記錄,是活生生的信史,也是一部殷商時代的百科全書。這些甲骨文字,整理出來的單字有四千五百餘個,經過百餘年來專家學者們先後的研究努力,可以識解的約有三千個,活大約三千個可識的甲骨文字,在結構上已是"六書皆備",以象形、會意為主;形聲字占百分之二十二左右;轉注字已經萌芽;假借現象普遍,一片甲骨卜辭假借字往往占一半以上,這是當時文字符號還不齊備的特有現象。甲骨文字的形體尚未定型化,允許部位正反側倒上下左右無別移易、筆畫偏傍損益、義近侷傍互相代換,致使異體字繁多,合文現象普遍,但已是成熟的文字,不是低級階段的文字畫。
  從一一九五四年到一九七七年,先後在山西洪洞縣坊堆的西周遺址、北京呂平的白浮西周墓、陝西省的豐鎬遺址、周原遺址發現了西周甲骨,上面的文字,和殷墟甲骨文字一脈相傳。而西周、東周(春秋、戰國時代)流傳後世的文字,主要是出土的"金文",全稱為"吉金文字",又叫"鐘鼎文"、"彝器文字"、"鐘鼎彝器銘文"、"彝器款識";這主要是殷商晚期到戰國時代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字種約有五千上下,比甲骨文為多,這些文字,商代金文和甲骨文字近似;西周金文的形體較甲骨文固定;戰國金文則已近似小篆。但"戰國文字"又分為"東土文字"和"西土文字";"東土文字"又稱"戰國古文"、"東方六國文字"、"六國古文";、"古文(即本書原著者叔重先生所言之古文)",是戰國時期通行於齊、楚、燕、韓、趙、魏這六國的文字;"西土文字"是戰國時期通行於秦國的文字,又稱為"大篆、籀書、箱文、史書",後人始終說這"西土文字"可以溯源到周宣王太史籀所作,這是因為周平王東遷洛邑後,秦遷都於雍(陝西鳳翔附近)承襲了西周故地,也承襲了西周文化,連文字都是由西周一脈相承,但相對於"東方六國文字"而言,根本不對不合情理,簡直是另一種成王敗寇的說法!
  總而言之,春秋、戰國之世雖說王政各異,文字不一,終究是大同小異,實際都是相承自殷商、西周的文字演變而來。
  秦始皇掃滅六國,統一宇內,不允許再存在"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的現象,下令"罷其不與秦文合者",以丞相李斯等人就大篆"省改"後的"小篆"頒行全國,謂之"書同文",這是我國文字第一次的標準化、規範化。  秦始皇在"書同文"之後,為了禁制臣民的思想,竟暴行焚書坑儒虐政。劉邦代秦興漢,廢除挾書令,使民間思想恢復活潑。這時通行的文字是秦代就已出現的隸書。由小篆到隸變,打破了漢字的"六書"結構,結束了我國古文字的歷史,揭開了今文字史頁。因為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演成今、古文學派的激烈鬥爭。本書原著者叔重先生是古文經學家,認為文字是"經藝之本,王政之始",為了駁斥今文經學家纂改經義,以二十餘年精力將龐雜的漢字分為依類象形的"文"和形聲相益的"字",寫出《說文解字》這本不朽的經典著作。
  本書原著者許慎先生,字叔重,東漢汝南召陵(河南郾城)人,博通經籍,曾官太尉南閣祭酒、洨長,世稱"許祭酒"、"許洨長";有"五經無雙許叔重"之譽;約卒於漢桓帝建和元年至三年(公元一一四七年~四九年)之前高壽九十餘歲。《說文解字》收字種9,353個,是第一部漢文字典、第一部漢字學著作,也是一部百科全書、人生寶典,內容涉及天文、地理及歷史、哲學、軍事、動物、植物,醫學、人體解剖等等,人類杜會生活和知識領域各個方面,幾乎無所不包。
  清乾隆間精於考據,崇尚漢學的學者王鳴盛(西元一七二二年~一七九七年;著有《十七史商榷》、《蛾術編》等書。) 對《說文解字》推崇備至,他在《說文解字正義.序》中說:"《說文》為天下第一種書。遍韻大下舀,不讀《說文》猶不讀也。但能通《說文》,餘書皆未讀,不可謂非通儒也。"從文字本身就等於智慧,以及叔重先生博採通人之說要使讀者"引而申之,以究萬原"、"知化窮冥"這兩點來看,王氏的推崇也非過甚其辭。《說文解字》一成書就己傳開,東漢經學大師鄭玄(西元一二七年~二○○年)注《周禮》、《禮記》,就引用《說文解字》;唐代陸德明的《經典釋文》、李善的《文選注》、玄應和慧琳的《一切經音義》等書,也都大量引用《說文解字》。而此前晉朝呂忱編著的《字林(所收字種12,824個)》,梁、顧野王編著的《玉篇(所收字種22,726個)》,都是在《說文解字》的基礎上擴展而成的。《說文解字》在流傳中經輾轉抄寫,衍漏偽異不斷增加,唐代李陽冰曾作刊定,但主觀武斷,隨意竄改,偽誤反而更為嚴重。南唐徐鉉(公元九一七~九九二年人徐鍇(公元九二○年~九七四年)兄弟為之校定,對恢復和解釋叔重先生原書面貌各有其功,《說文解字》因而定於一尊廣為流傳當時及後世。
  徐鉉、徐鍇兄弟為會稽(今浙江紹興)人,父官江都,定居廣陵(今江蘇揚州)兄弟二人俱以精研小學顯名江左,世稱"大小二徐"。弟徐鍇字楚金,幼承母學,又從兄鉉學,酷嗜讀書,寒暑不輟,博聞強記;累官南唐內史舍人;宋兵南下,死於圍城。徐鍇先其兄徐鉉著《說文解字繫傳》八篇,含《通釋》三十卷,是注釋叔重先生原書之作,為全書重心,每字下,先錄原文,然後徵引經傳,發明叔重先生原意,並加"臣鍇曰"、"臣鍇案"與原文相區別;反切為同時人朱翱所加。《部敘》二卷,擬《易.序卦》說明五百四十部先後次第。《通論》三卷,在探求文字本原。《怯妄》"一卷,斥李陽冰臆說。《類聚》一卷,列舉字之相比為義者。《錯綜》一卷,旁求六書之旨。《疑義》一卷,舉《說文解字》偏旁所有而闕其字及篆文筆畫相承而小有出入者。《系述》"一卷,為徐鍇自敘。全書總四十卷,世稱"小徐本"。《說文解字繫傳》在闡發叔重先生原書旨意方面,頗多可取,為歷來研治《說文解字》的重要參考著作之一;傳世以清道光十九年(西元一八三九年)壽陽祁寯藻請承培元、苗夔校訂刻本為最善。
  鍇兄徐鉉,字鼎臣,初仕吳、南唐,歸宋後官拜散騎常侍。宋太宗雍熙三年(西元九八六年),詔令徐鉉與王惟恭、葛湍、句中正同校《說文解字》;徐鍇將叔重先生原書之十五篇各分上下卷,共三十卷;卷首增加篆文標目,新補十九字於正文中;又以經典相承及時俗通用而叔重先生未收者四百零二字附於每部正文之後,標為"新附";俗書偽謬,不合六書之體,十八字及篆文筆跡相承小異者殿於書末;增加校文、訓釋,題"臣鉉等曰"為別,間引李陽冰、徐鍇之說,亦各署姓名以與原文相區別;每字說解之後,據孫愐《唐韻》增加反切;世稱"大徐本"以別於其弟徐鍇之《說文解字繫傳》。傳世以清同治十二年(西元一八七三年)廣東番禹陳昌治據孫星衍平津館本改刻本最善。
  二徐校訂之《說文解字》,亦有不少缺點錯誤,大徐尤甚。清、錢大昕《徐鉉等校定說文解字跋》就批評說:"鉉等雖工篆書,至於形聲相從之例,不能悉通,妾以臆說。"而且二徐本多有差異,學者往往無所適從。清代學者如段玉裁、錢坫、嚴可均、鈕樹玉、姚文田、桂馥、王筠、朱駿聲等人都以很大精力為之校訂偽誤,比勘二徐異同"說文學"由是蓬勃大興。
  其中以段玉裁之《說文解字注》、桂馥之《說文解字義證》、王筠之《說文解字句讀》、朱駿聲之《說文通訓定聲》成就最大,世稱"《說文》四大家";丁福保編《說文解字詁林》時譽為:"四家之書,體大思精,疊相映蔚,足以雄視千古矣。"我與外子進詳在《說文解字導讀》一書中已有詳述,此處不再複贅。
  我與外子進祥合纂本書及其係列構篇,目的有三:一、希望進祥在大難大變故之後,能及時有強毅自處的作為,不能被埋沒;二、使《說文解字》成為人人可親可近的普及性讀物;三、便利國際人士深入學習中文漢字。我們以大徐本為底,用小徐本和四大家本互校,也參考其他古今各家之說;譯白力求明確簡潔。每字的引申義、假借義及其徵引,蒐羅賅備,要使讀者毋需再去查找其它字書。間亦嚐試不泥成例,引申義與假借義交相穿說,如本冊《艸部》中的“蓬”字。與日常生活關係密切的字,酌加常識性的敘述,如本冊《艸部》中的“薑、葷、萇、蒜、蔥”等字。
  次文化現象,雜質現象充斥社會,這是不倫使用語文習以為常所造成的。所以我們同時呼籲創立“語文倫理學”。如果我們二人的工作尚有可觀,是來自歷史長河中無名奉獻的列祖列宗及古聖先賢共同創造的偉大民族文化所賜予的!而古今來學者們的心血成果,惠予我們二人合纂的莫大方便,一一敬列本書第十五冊後以誌大德。批評指教是最大的支持幫助,我們熱切需要、熱切期待。
公元二○○三年中秋於台北

自序二 王進祥
——期望開創語文倫理學——

  人類所以能夠成為主宰地球的萬物之靈,是因為具有豐富萬端的思想,除了能夠創造使用生活工具,還能夠創造使用隨時可以互相交流溝通的語言,以及用來記事並且使思想不斷縝密達到完善境界的文字,從而產生了文明,形成了文化。
  語言,有聲無形,不能使人有所憑依覆按查實,於是做為語言符號的文字就應運而生。為人而欲在社會真實地立身行事,第一步是學習、知道如何正確認識使用語言文字!不能正確使用語言文字的人。日常生活上隨時與社會格格不入,自陷於孤立乃至乖戾的狀態中,而其中屬於不負責任恣意妄使語言文字一類的人等,無一不是思想本質惡劣、操行敗壞,沒有人格品德可言。語言文字是直截查見人禍的惟一所在!縱觀古今中外所有擾攘動亂、人禍災難的黑暗時代,從元兇首惡到其大大小小的徒眾們,首先都是以恣意妄使語言文字為能事。
  如此說來,不免有人要疑問甚至反對:這是表面無根之說,要直攻人的思想人格這一根本所在的問題才對!是的,道理原要這麼講,但思想人格是抽象的,如何能查看得出來?人在種種行為前後,都要憑藉語言文字訴說自己有理、有自己的道理,是每個人的思想人格首先表現在他使用的語言文字上!準此而言,要養成一個人端正的思想人格,從小時候就必須開始教導如何正確使用語言文字。從前人們教育子弟,總要不斷耳提面命:“才做囝仔開始,話不能亂講,要知道香臭!”“讀冊郎(讀書人)字不能亂寫!”這指的就是要知道、要能夠正確使用語言文字。每一位黃口小兒,當然不懂事、不知香臭,是最好教育的時候,是必須給予正確教育的時候,如果有一天黃口小兒突然說出一句粗俗不堪或不馴無禮的話來,一傍聽了的父祖輩不責反喜,馬上哈哈笑說囝仔不懂事啦,為之掩飾,如此下去,這黃口小兒讀了書能夠明理嗎?行為願意接受規範嗎?
  一旦為人,就有生、老、病、死四大苦的折磨,又隨時會受到七情六慾來役使,任誰都必須面對這些人生的基本問題:能夠從思想上正確面對善自處理的人,自然必定舒坦幸福得到大歡喜,反之,則坎坷不幸沉淪遺憾以終,愚昧或有智慧、賢或不肖的差別無不因此而見;而生活中對其使用的語言文字負責與否,則是判然殊途之處!如同生養兒女一般,人類對其創造的語言文字有著道德義務上的天賦責任;不能正確對待兒女就不是好父母,不能正確使用語言文字就不是正常人!人間有倫理,必須包括語言文字的倫理。不分人等,在表達其思想之際,不能意識到出自其口的語言、下諸其手的文字已直截反映出、代表著他的人格品德(當然也包括意味著他的能力,但這是立身做人的其次條件),其行為也就不會有什麼人格品德可言。語言文字的尊嚴,和人性的尊嚴是一體不分的,不容褻瀆。
  《淮南子.本經訓》說:“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以現代的科學眼光來看這段話,人們必定要說無稽可笑、荒誕不經!其實這話的意思是在告訴人們:文字創造出以後,那些不本分、膽大妄為、投機姦究、巧言令色鮮矣仁的人等,將利用文字更加自恣欺人欺世,邪惡的手法連厲鬼也感到害怕恐懼,不事生產就妄想富甲一方的人將越來越多,貪婪爭先恐後掠奪社會資源的亂象將層出不窮,如此以文字肆虐作亂的人禍,將使原本萬物生生不息的大地災荒連連不斷!所以,早已有這先見之明的古代聖賢要以”天雨粟,鬼夜哭“來憂心悲憫人們原只能口出妄言瞋語,竟又能繼之以刀筆文字欺人欺世後的大千世界將紛亂擾攘到不知伊於胡底!試看當前整個”地球村”社會,虛榮、功利、金權思想橫行,理念教育與現實問題尖銳對立,因而隨時隨地可聽可見虛偽煽訹,邪詐淫惡的語言文字!為了達到種種不一而足目的的人等,用語言文字欺人欺世已是十分尋常之事,而其彼此之間明知相欺,還以心照不宣為樂為“知己”,語言文字所受到的扭曲褻瀆糟蹋,是空前未有的。而最可駭異,令人感到不知今世為何世的是:想要表示憂心社會亂象的人,往往要先聲明自己並非衛道之士,以避免或少受到嗤笑嘲諷!敢於直以衛道挺身的人,則必須有接受反誣謗辱的心理準備!相較於古代本分誠樸的社會,當前文明發展到無以復加的人類,有什麼文化進步可言?熱絡接踵於世界各角落的文化古蹟尋根旅遊,毋乃對先人最大的諷刺褻瀆?
  許慎先生著作《說文解字》,每部文字的排列,有一用心至深的原則:先列帶有美好祥和意義的字,後列含有醜惡災禍意義的字。不齒醜惡的行為與人事物,不要災禍,擁有美好祥和的人生,始終是古往今來人們不分日夜共同希望追求的;文字不只是語言的符號,從根本而言,是每個人思想的符號!心理素質正常的人,就是稍覺閃爍的語言文字,都要立即反射出不屑的態度,如今竟是訹吃騙姦的言語已為社會現象之一。以當前社會亟需呼喚重建倫理秩序的角度來說,兩千年前許慎先生分別文字美好祥和、醜惡災禍的意義予以先後排列,是可謂用心至深,但以當時古人的意識而言,是再平實不過的。
  幾代人以來,接受學校教育時,就必須接受“公民與道德”一類的人格養成教育;但老師大都只是照本宣科,內容不外乎必須做個堂堂正正、有益社會的人,待人接物、進退應對之間要有禮節、知道取捨,千萬不能誤入歧途,要能勇於知錯改過,要有國家民族大義……,如何做人的道理,應有盡有,就是獨缺做人先要如何正確認識使用語言文字!而“修辭學”的教授內容,對於“修辭立其誠”這一根本觀念是輕輕帶過,盡是教授如何雕琢立新、如何使文章美麗動人說服人,美談古人如何嘔心推敲出千古絕唱的辭句,甚至以語不驚人死不休為能,最平實的傳授是要求文從字順,終不見闡說先要如何正確認識使用語言文字!殊不知見於出現歷史最早的《易經》書上“修辭立其誠”這句話中的“誠”字,指的正是人們對語言文字負有絕對的道德義務責任,必須正確認識使用!殊不知一些不能正確認識語言文字的人,因為畏卻而不能自自然然使用語言文字,如何文從字順?凡此,在講求學科分工細密、無所不分的現代社會裏,寧非一大異事?春秋大義,一字寓褒貶,古代兇殘作惡的亂臣賊子會為之震慄自知末日,當前社會功利、金權思想充斥各個角落,語言文字被自恣妄使,亂象畢呈,再嚴厲的批評聲討,都不能使那些大有問題的人物們稍感羞愧不安,甚至更要變本加厲肆虐以示報復!語言文字變成為禍社會甚烈的一種暴力,現在研擬中的《國家語言發展法》,名稱很了不起很”嚇人“,但不知是否會有”只緣身在此山中,難免虛無縹緲間“的局限?如果人們還能想到必須探討思想根源問題,是否應該同時考慮到我們必須先能夠正確認識使用語言文字這一和整體性密切攸關的根本問題?
  我生也大幸之至,不才失德,自招大難,九死一生兩世為人,竟得荊室喜平與我合纂《說文解字今述》系列,是三重恩暨諸元善大德惠我之恩,敢言必欲以餘年赴力反哺人倫以報!際茲本書出版前夕,平淡寫此正確認識使用語言文字之談,翹盼有心君子們共同來開創”語文倫理學“;本分誠樸、祥和美好的社會,或待諸有心君子們再肇其端。是代為序。
元二○○三年九月一日

目錄

感銘
題辭
風雨賦情三首
自序一
自序二
許慎說解六書術語譯讀舉例
說文解字第一篇上今述
 徐鉉等序本篇部.字數
 一部
 丄(二)部
 示部
 三部
 王部
 玉部
 玨部
 气部
 士部
 丨部
 中部
 屮部
 艸部
 蓐部
 茻部
後記

顯示完整說明

商品標籤

會員才可增加商品標籤

會員評論(共0條評論)

  • 目前沒有任何會員發表評論
總計 0 個記錄,共 1 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末頁

會員帳號: 匿名用戶
E-mail:
評價等級:
評論內容:
驗證碼: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