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五術書籍 > 民俗宗教 > 上帝─儒教的至上神
您的購物車中有 0 件商品,總計金額 NT$0元。

相同作者的商品

瀏覽紀錄

上帝─儒教的至上神

prev next

上帝─儒教的至上神
  • 商品編號: dnda7657
    出版社: 東大
  • 作者: 李申
    出版日: 2004/04/01
    ISBN13: 9789571927657
    商品狀態: 一般
    裝訂: 平裝150x210mm
    頁數: 244
  • 定價:  NT$180元
    匯率參考:  換算成人民幣
  • 優惠價:  9 NT$162元
  • 商品庫存: 1
  • 購買數量:
    商品總價:
  • 點擊數: 4100
    會員評價: comment rank 5

商品說明: 

祀天 法天 參天
澡身 浴德 化物

如今的中國人提起上帝,就認為那是基督教的神;很少人知道,上帝本來是中國人的神,更具體的說,是儒教的至上神。儒教是不是宗教?最近的爭論也已進行了二十多年;時至今日,雖然大多數人仍然認為儒教不是宗教,但「儒教是宗教」的說法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理解和認同。本書介紹儒教至上神的產生、發展及相關事件,對長期習慣於「儒教不是宗教」的學者和一般大眾,本書的內容都是新的知識觀點。

自序

  如今的中國人,提起上帝,就認為那是基督教的神。很少有人知道,上帝其實原來是中國人的至上神。更具體地說,是儒教的至上神。
  基督教的至上神,拉丁文作Deus,英文作God,明朝末年,利瑪竇來華傳教。由於他的前任扮成僧人未能成功,所以他決定扮作儒生,以便使當時居於正統地位的儒教能夠接受他的主張。基督教教義,也必須譯成漢文,才能為中國人接受。那麼,基督教教義中最重要的概念Deus或者God,該怎麼翻譯呢?為了使中國人容易接受,他的一個中國朋友建議譯成儒經中的「上帝」。利瑪竇接受了這個建議。
  如今我們去看儒經,還處處可以碰到「上帝」這個概念。《周易》中說:「殷薦之上帝」,「以享上帝」。《尚書》中說:「予畏上帝」,「克配上帝」,「克相上帝」,「皇天上帝改厥元子茲大國殷之命」,「惟皇上帝降衷於下民」。《詩經》中說:「昭事上帝」,「蕩蕩上帝」,「皇矣上帝」,「上帝臨汝」,「上帝板板」……。上帝,是我國商、周、春秋時代信仰的最重要的神靈。
  《周易》、《尚書》、《詩經》等後來都成了儒經,即儒教的經。經的意思,就是常、永恆,即永遠不變的真理。所以《周易》、《尚書》、《詩經》中的上帝信仰,也是此後中國古人的基本信仰。《尚書》中的「皇天上帝」曾經作為儒教上帝的正式名稱。而《週禮》、《詩經》中的「昊天上帝」,則成為中國此後上帝的正式名號。在明清時代的官方文書中,「皇上帝」成為儒教國家稱呼至上神的通用語言。
  上帝,也是整個中國古代信仰的至上神。
  利瑪竇把Deus譯為上帝,使儒者把基督教的至上神和儒教的至上神看成一個,因而極大地拉近了儒教和基督教的距離,利瑪竇的傳教事業迅速打開了局面。
  但是利瑪竇的作法卻沒有得到基督教世界的全部贊同。許多基督教神學家認為,God和上帝不一樣,不應該這樣翻因為上帝類似人間的帝,下面有一套類似人間官吏的神靈系統,但God只有一個。基督教只承認God是神,也只承認基督教是真正的宗教。在正統的基督教神學家看來,把God譯為上帝,就是向異教妥協,這是違背基督教的基本原則的。這種反對的聲音,直到如今也沒有中斷。所以,中國人把上帝認為是基督教的至上神,不僅於中國事實不符,也不能得到基督教方面的承認。
  「上帝」的意思,本義未必就是指天上的帝,至少在漢代,還有人認為是指遙遠古代的帝,如今我們還說「上古」,也就是非常遙遠的古代。上,也是指時間的遙遠,不是指方位的上下。上帝指天上的帝,當是後來的事情。而天上的帝,則不過是人間的帝的投影。
  上帝,在中國古代文獻中也稱為「天」。天和上帝,是同實異名的概念。後來的發展,則認為只有昊天上帝才可以稱天。儒教至上神觀念的發展,反映著古代社會和宗教的時代變遷。
  中國古代的宗教,影響較大的有三個,就是儒佛道三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傳入較晚,所影響的地域和人口都不多,所以人們一般只說「三教九流」。其中的「三教」,指的就是儒佛道。
  儒佛道之中,佛是從外面傳來的,所信最高神是佛,和中國原來的信仰沒有關係。儒、道二教則是植根於傳統信仰之上。道教也信仰上帝。比如葛洪著名的《抱朴子.內篇》一書,其中所說的成仙,其意義還是要到上帝那裏做一名官吏。然而由於儒教始終處於國教的地位,又規定只有天子可以祭天,所以道教的上帝信仰常常受到限制,上帝信仰就主要由儒教繼承下來。
  任何宗教,其至上神的狀況都集中著該宗教信仰的核心問題,體現著該宗教最高的精神生活。上帝信仰的狀況和上帝信仰的演變,體現著中國古代最高的精神生活史。
  本書所介紹的,就是中國古代上帝信仰的狀況及其演變。

目錄

自序
第一章 夏商周三代的上帝信仰
 一、夏代及其以前的上帝信仰
 二、商代的上帝信仰
 三、周初文告中表現的上帝信仰
 四、周代詩歌中的上帝信仰
 五、夏商周的上帝
 六、上帝與天
第二章 春秋戰國時代的上帝信仰
 一、秦國的上帝信仰和祭祀
 二、齊國的上帝信仰和祭祀
 三、魯國的上帝信仰和祭祀
 四、魯國的上帝
 五、其他諸侯國的上帝信仰和祭祀
 六、今人對孔子與上帝信仰的錯解
 七、孔子與上帝鬼神信仰
 八、上帝信仰與儒者的使命
第三章 漢代的上帝信仰
 一、漢代初年的上帝信仰
 二、五帝的位次及有關問題
 三、上帝之首太一神
 四、上帝的形象及性質
 五、董仲舒的天人相副說
 六、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說
 七、天人感應說在漢代的地位
 八、感生帝說
 九、董仲舒的天祖天父說
 十、董仲舒的祭天論
 十一、上帝觀念的初步抽象化
 十二、上帝祭壇向京城遷移
 十三、鄭玄「六天說」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時代的上帝信仰
 一、三國鼎立時代的上帝信仰
 二、河圖、洛書——上帝對君主的任命書
 三、王肅「一天說」和鄭玄「六天說」之爭
 四、上帝的本質
 五、東晉以及南朝的上帝信仰和祭祀
 六、北朝的上帝信仰和祭祀
 七、天地的合祭和分祭
 八、天人感應和天道自然觀念
第五章 隋唐時代的上帝信仰和祭祀
 一、隋唐時代的上帝信仰和祭祀
 二、上帝的本質
 三、儒教的上帝和基督教的上帝
 四、儒教明堂祭祀
 五、封禪新篇
 六、開元制禮
 七、獻給神的頌歌
 八、隋唐時代的河圖事件
 九、隋唐時代祥瑞觀念的變遷
第六章 北宋的上帝信仰和祭祀
 一、北宋國家的上帝祭祀
 二、最後的封禪
 三、宋代趙氏的始祖神
 四、昊天上帝和玉皇大帝
 五、張載的乾父坤母說
 六、程氏兄弟的「天即理」說
 七、北宋儒者的鬼神觀
 八、北宋儒者論天人關係
 九、天道自然和天人感應在宋代
 十、北宋儒者主要的事天方式
第七章 南宋的上帝信仰和祭祀
 一、動亂中的南宋君臣對上帝指示的渴望
 二、南宋中期君臣對上帝指示的重視
 三、南宋後期君臣對上帝指示的態度
 四、從驅逐王安石看宋代儒教的上帝信仰
 五、朱熹的上帝信仰
 六、陸九淵的上帝信仰
 七、南宋其他儒者的上帝信仰
 八、南宋國家的上帝祭祀
 九、南宋民間的上帝信仰和祭祀
 十、南宋道教的上帝信仰
第八章 遼金元時代的上帝信仰和祭祀
 一、遼代的上帝信仰和祭祀
 二、金代的上帝信仰和祭祀
 三、元代的上帝信仰和祭祀
 四、元代儒者對祭天制度的議論
第九章 明代的上帝信仰和祭祀
 一、明代的上帝祭祀
 二、明朝初年儒者的上帝信仰
 三、明朝中期儒者的上帝信仰
 四、明朝後期儒者與基督教論上帝
 五、自認奉天命傳道的王艮
 六、儒教異端三一教
第十章 清代的上帝信仰
 一、清代朝廷的上帝祭祀
 二、清初儒者的上帝信仰
 三、清代民間的上帝信仰
 四、儒教上帝與基督教上帝的合流
 五、康有為的上帝觀
 六、清末的護教運動
附錄一:儒教、儒家和儒者
附錄二:關於「儒教是不是宗教? 」的爭論

顯示完整說明

商品標籤

會員才可增加商品標籤

會員評論(共0條評論)

  • 目前沒有任何會員發表評論
總計 0 個記錄,共 1 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末頁

會員帳號: 匿名用戶
E-mail:
評價等級:
評論內容:
驗證碼: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