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五術書籍 > 民俗宗教 > 喪禮撮要箋釋
您的購物車中有 0 件商品,總計金額 NT$0元。

瀏覽紀錄

喪禮撮要箋釋

prev next

  • 商品編號: jiur4804
    出版社: 新銳文創
  • 作者: 彭天相
    出版日: 2012/06/21
    ISBN13: 9789866094804
    商品狀態: 一般
    裝訂: 平裝150x210mm
    頁數: 380
  • 定價:  NT$460元
    匯率參考:  換算成人民幣
  • 優惠價:  9 NT$414元
  • 商品庫存: 1
  • 購買數量:
    商品總價:
  • 點擊數: 6136
    會員評價: comment rank 5

商品說明: 

  本書詳考唐、宋、明、清歷朝禮經方家關於家禮喪葬之精論,去其繁,取其要,箋釋清代喪葬自「初終」至「祥禫」諸儀節,並於「五服」與「昭穆」之制多有發明。

  中國傳統喪禮哀戚肅穆,極盡人道。全由其合乎國人情性,凝聚爲民族之道德支撐。該書集古代中國喪禮精華,考證有據,詮釋精詳;上下貫通,圖文並茂。學人可據此參究典籍,讀者可依此排比演繹。
——徐兆仁(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箋釋乃行家筆法,彭君能得其韻;引注廣博,足見學蘊深厚;祭文與跋,文思慎密,引人入勝。具此三者,若輩學友難見出其右者。如此思路合於君意,再發散爲文。 ——龍大軒(西南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該書凝聚彭氏歷代先進之心血,傳承百年,能成是書,殊爲不易。《喪禮撮要》將古之喪禮作精心梳耙,衛民則在此基礎上作準確而詳盡之箋釋,功莫大焉。
——王封禮(《文史天地》雜誌社編輯)

作者簡介
彭天相(1893-1943)
  字戒頑,生於清光緒十九年,湖南湘鄉府(今雙峰縣)人,清國子監生,誥授湖南奉政大夫(正五品銜),民國初年任湖南長沙工會主席。
彭衛民(1987-)箋釋 湖南雙峰人,西南政法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研究人員,國立高雄大學研修生。先後參與或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西南政法大學重點項目等課題十餘項,在《史學彙刊》(臺灣)、《學術界》、《社會科學論壇》、《中國社會科學報》、《社會科學報》等CSSCI、THCI學術刊物與報紙發表論文二十餘篇,學術成果三次獲得西南政法大學成果特等獎與重慶市學術年成果二等獎,部分文章為《人大複印資料》、《儒學中心》(臺灣)等全文轉載,先後獲得「第七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重慶市十佳讀書人」、「重慶市學術標兵」、「重慶市學術創新先進個人」等獎項。

宋序

  孝之大端,生:敬、養,死:葬、祭。而能傳承衣缽,弘揚精神者,則更堪稱大孝。賢弟子彭衛民求學之餘,窮經習禮,不畏繁縟,箋釋其先尊曾祖彭公天相之遺著喪禮撮要,頗得真意,令人欣慰。台灣大學曾教授建元先生首肯其功,並玉成其在秀威出版社刊印發行,更可喜可賀。對建元先生及秀威編輯嚴謹問學,不分出身,只重學術,獎掖後學之舉,本人衷心感謝並由然而生敬意。
  衛民同學孜孜以求,考覆勘校,承其先尊遺作而成喪禮撮要箋釋,使之問世於浮燥之當下,於公於私,均堪稱功德。亞聖曰:「唯送死以當大事」。古往今來,「棺槨衣衾」於人子乃大事,自天子以至庶人,概莫能外。禮學因之成為一門普世性學問。然而,一方面,縱使販夫走卒、引車賣漿者亦能高談喪葬之道,另一方面,作為顯學的禮學,經官學「反覆考索」,反而變得愈益高深莫測,與現世漸行漸遠。大學問家阮元一言以蔽之:「禮經一書,韓文公尚苦其難度,人多束閣不觀,不知冠昏喪祭以及飲射朝聘之儀法度數,士大夫日用不可闕者,悉其於是」。此即所謂「大傳統」與「小傳統」之區隔。面對困境,又有一部份學者不再死守家法與門戶之見,而用另一種心態去解讀禮經,即衛民在該書中所闡述的核心觀點——「於心有安」。明清以降,冠昏喪祭之禮雖然齊備,但「俗方規規然,終其身弗由」。此乃禮經在官學愈益深奧繁複,而庶民百姓愈難「領悟」採用之故。畢竟,「禮以時為大」,如何在不失古經本義之前提而去繁就簡,讓鄉土社會更多之民眾接受並習以為常,便是當時諸多學者須直面的課題。明清兩代因之釋禮成風。如明人宋纁之四禮初稿、呂維祺之四禮約言,清人王心敬之四禮寧儉等,便是例證。當然,他們並不全然丟棄對經典的檢溯,而是用一種更簡約、更適用的方法來演繹禮經的本貌。彭公天相亦因之撰寫了他的喪禮撮要。
  該著雖應時而作,然亦有獨特之處。彭公以朱熹之家禮、司馬光之書儀為藍本,參唐宋明歷朝家禮喪葬之精論,去繁取要,考究清代喪葬自「初終」至「祥禫」等諸儀節,並涉「五服」與「昭穆」之制。其行文體例兩分為儀式、書文,每一儀節後並附書文,以殊異於歷代禮學家執意考據、只循己說,而突顯「禮以時為貴」,務以合「人心為安」為要。對於喪葬之禮,彭公崇尚誠敬,倡議簡約,直斥清代喪葬儀節日竟奢華為「昧於禮之故」;「唱孝敬、演孝戲、醉舞喪場,賭博喪次」更是「忘親之甚者」。由是勸諭世人凡喪葬應循儒家禮學本義,「毋得誤入釋道迷途」,此議甚合孔聖願意。
  衛民同學在本科一年級時所撰長文家奠吊祭儀制發微通過了臺灣中華人文社會學報學術審查,編輯依出版流程詢問其身分職稱,他甚是猶豫:擔心如實相告會有退稿風險,隱瞞身分又於心不安。左右為難之際,我告訴他:英雄不問出處,真正的學術生產從來不會顧及生產者之身分,你儘管將自己的身分如實相告。非常有趣的是,該刊主編曾建元教授不僅沒有退他的稿,反而更加賞識他,經過頻繁郵件往來,競成了衛民同學的良師益友。因衛民之故,我亦與曾教授有資訊交流,並從他身上感受到了臺灣學人正直、嚴謹的學術品格。
  讀書與做人並無二致,「經師易得,人師難得」。學問造詣的深淺,在於對人生的感悟,聰明或在其次。有些人積極奔走、縱橫捭闔、左右逢源,而有些人處事低調、只在心安、不求聞達。然而,八面玲瓏者未必有真知,默默無聞者未必腹中空。做學問之人,或熱衷於「貨與帝王家」,或甘心於「板凳願坐十年冷」,誰又敢說前者比後者活得更有價值?學問的真偽、價值只能經由時間來檢驗。興許「求放心而已矣」的學問會被歷史銘記,而「只為稻粱謀」的學問終被歷史淡忘。
  衛民雖年輕歷淺,然其志已立,甘願做個真讀書人。當今之世,不為功利誘惑所動者,實難能可貴。故樂為之序。
西南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宋玉波
辛卯年元宵夜於陽光水城寓所

曾序

  祭統曰:「祭者,所以追養繼孝也。祀其先祖先也,顯揚先祖,所以崇孝也。」吾先祖宗聖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又曰:「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禮儀的主要作用,在於通過具有特定符號意義的社會性表演行動,提醒人們要在日常生活中維護與實現共同的社會價值。中國自古以孝立國,因而在喪禮中特別重視子女父母關係。父母含辛茹苦生養子女,子女何以為報,至少應做到養親使其終老,父母身後為其送別,並且於重要節日為之奠祭,重溫天倫之樂。為人父母者以身作則,則始可期待於子女。喪禮就是具體而微的孝行演示,在彰顯門風教化社會的同時,也在為恪遵家法遺訓向天地立誓。但孝之至大者,則更在於尊親、終身顯揚先祖,化小孝為大愛,使前人之潛德幽光得以發揚光大、激勵後人,而有所貢獻於世界。
  從這個角度來解讀喪禮撮要箋釋一書問世的意義,便令人深深感動於其根源自吾國固有美德的曖曖人性光輝。喪禮撮要為前清國子監生、民國湖南省湘鄉府工會主席雙峰縣彭天相氏手著四禮撮要一書之喪禮部份。一百年來,喪禮撮要始終僅以手鈔本之形式在家族內繼承流傳,直傳至彭天相氏之曾孫彭衛民,始得由其勾稽核查,箋釋校訂,而打字出版。在彭天相的時代,中國的新文化運動出現過打倒孔家店、全盤西化的聲音,但彭天相不為所動,他也不關心禮儀的改革,而是以虔敬的治學態度對於傳統禮儀經典進行研究考訂;在彭天相兒子彭淑人的時代,中國則經歷了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國故慘遭摧殘,在人心不古的神州大陸土地上,喪禮撮要手稿竟然被他保存了下來。南宋陸遊晴窗讀書自勉詩云:「天全魯壁藏,不墮秦火虐」,湖南雙峰彭氏一族,因著彭天相著作的保存,而在不知不覺中為中華民族禮教文化遺産忠謹守護住一縷薪火,綿延百年,令人敬佩,而此一過程中彭家世世代代治家處世做人為學的真誠篤實,豈不是以孝傳家的典型?留給社會人群的,豈非更為豐美的精神資產?
  我與彭衛民先生結緣於民國九十七年(二零零八年),當時他向我所主編的中華人文社會學報投稿了一篇論文家奠弔祭儀制發微,我按照一般來稿處理程序將該文送交專業審查,於審查通過後通知作者,並請作者提供基本資料。詎料,作者竟來函道歉,自責不該隱瞞其為西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學院本科生的身分。讀信之後,始知中國大陸一般學術期刊對於投稿者具有學生身分者乃有所限制,衛民以為中華人文社會學報也有這種規定,因而擔心他的嘔心瀝血之作會被取消刊登的資格。這種情形臺灣也有過,當年我薩托里的憲政工程論一文被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退稿的荒誕理由,就因為我是學生。但當我成為學術期刊的主編之後,我便不容許這種情形在我主持的學報裡發生。衛民的情形更特殊,因為他連研究生也不是。只要確認該論文確實出自他個人之手,這一個早慧而不世出的學術奇才,不是這樣就我們發掘出來了嗎?於是我再去信請教他寫作的動機和研究方法,衛民才自揭喪禮撮要一書與他治學上的啟迪。自此,拜網際網路通訊科學技術之賜,我與衛民成為網友。
  衛民的大作「家奠弔祭儀制發微」刊登於九十八年(二零零九年)三月出版的中華人文社會學報第十期,而當個學期,他即以優秀的學術研究表現,獲得了西南政法大學自強之星的榮譽,隔了一年,他又向中華人文社會學報投稿「昭穆制」的歷史意義與功能而獲得刊登於第十三期,一位本科生個人撰寫的學術論文能兩度通過嚴謹的學術期刊專業審查而接受出版,恐怕在中華大學校史上是空前絶後了。我真為他的表現驚羨不已,我教學十餘年來,還未曾見過這樣的大學生。事實上,他成熟的學術研究能力,早已超過了一般的碩士、博士研究生了,他如果生在蔡元培的時代,搞不好已經被迎上國立北京大學的杏壇。
  衛民才華洋溢,興趣多元,又勤於寫作,在大學本科畢業之前,即依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和西南政法大學提供的研究奬助完成了多項研究課題而有學術論文多篇發表,出外求學的用支絲毫不必家長操心。衛民雖然研究主題集中在國學的故紙堆裡,但他豐沛的研究能量,卻得力他對於現代電腦和網際網路工具的嫻熟運用。除了實體書圖書館外,通過網路和各種海內外文獻資料庫,他博覽群籍,並且能利用軟體對文本進行精細的校勘比對,因而在知識的累積或創新上,均有超越前人的成就。不僅如此,衛民也早通過網路,以指尖跨越了時空與國界的界限,任由思想於虛擬的宇宙中馳騁,與今古大師名士和兩岸學界同儕從遊交往,所以,讀者可不要以為他是一付「小老頭」的模樣,他可是一位不拘於時的後現代新新人類。
  我和衛民的導師宋玉波教授都曾經不約而同地建議衛民到臺灣遊學,臺灣的民間生活較之中國大陸完整地保留了中華文化傳統,臺灣的知識界則在胡適、傅斯年、雷震、殷海光等前輩的引領下,直接繼承了五四運動以來中國自由主義的精神,而臺灣居於中西海陸交通與文明輻輳之地,更有固有道德知能和普世價值在此完美地匯聚融合,臺灣尚擁有充分尊重與欣賞獨立思想與自由創作的憲法秩序和大學校園,這些條件都在在有助於進一步開拓與豐富衛民的思路和生命。衛民對於我們的提議十分贊同,我也因此在中華大學為其奔走,希望能安排他來短期進修。可惜本校與西南政法大學間無學術交流協議,相關辦法未備,幾經努力,最後不得不放棄。未幾,傳來衛民連續獲頒西南政法大學學術成果特等獎榮譽,繼而又獲得重慶市百佳大學生暨學術標兵表揚,我感到與有榮焉,也遺憾沒能玉成他來臺灣之事。去年年初,我為衛民與其同學黃濤在臺中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第一屆「地方政治與區域發展」研討會上宣讀其合著之論文「鄉村動員的治理之維——基於桂、渝幾個鄉村的調查」,心中為衛民沒有機會親自到場討論而深感惋惜。
  衛民於二零一一年自本科畢業後,繼續留在母校深造攻讀政治學理論專業碩士,馬上又獲得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的榮譽,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受奬。他在開學後不久就傳來了喪禮撮要箋釋一書之電子檔案,希望能在臺灣出版,我乃為之向臺北秀威出版社楊宗翰先生鄭重推薦。臺灣人對於喪禮一向視為人生大事,福佬人和客家人之禮俗均深受南宋朱熹文公家禮一書之影響,大學更開設有專門科系培養禮儀人才。衛民主張禮當以人心為安,回歸經典,於我心有戚戚焉,回歸經典旨在掌握儀式每一環節的意義,在此一基礎上始可有所通權達變,方不致於招來有禮無、荒腔走板之譏。文公家為喪禮撮要箋釋一書的研究基礎之一,我相信喪禮撮要箋釋一書的出版對於我們理解文公家禮和臺灣傳統喪葬禮俗有極大的參考作用,必能在臺灣找到知音同好。
  衛民因西南政法大學與國立高雄大學簽訂學術交流協議,將於民國一百學年第二學期公費至高大政治法律學系交換。等了這幾年,我的大陸網友終於來了。他將可親自在臺灣為本書接生。古云:「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於識見胸懷的鍛鍊上,兩者實不可偏廢。衛民書讀得夠多了,我也盼望他能利用在高大交換的機會,多到臺灣各地走走,但請別看那些虛有其表的高樓華廈,也不必去比較兩岸的名山大川。而當多到市井鄉里,體會臺灣熱情好禮的民心、享受寶島自由舒暢的空氣。
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暨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兼任副教授
國立臺灣大學客家研究中心特約副研究員 曾建元
民國一零一年二月十八日五時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職務宿舍
(同刊於:縱覽中國網,普林斯頓:普林斯頓中國學社,二零一二年二月十七日)

徐序

  中國為禮儀之邦,禮儀為文化之妝,中國禮儀呈現著悠久歷史之人倫大系,古傳喪禮折射出千年王國之不朽信仰。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綿延不絕,歷久彌新,皆因其深入國人血脈,構築成大眾之精神家園;中國傳統喪禮哀戚肅穆,極盡人道,全由其合乎國人情性,凝聚為民族之道德支撐。彭天相撰、彭衛民箋釋之喪禮撮要一書集古代中國喪禮精華。考證有據,詮釋精詳;上下貫通,圖文並茂。學人可據此參究典籍,讀者可依此排比演繹。全書殺青付梓。公諸於世,無疑使塵封既久之喪禮範式重見天日,復為慎終追遠之古禮程式昭示津梁。余與衛民君因緣際會,得以拜讀原著。掩卷之時,不禁肅然起敬,感慨系之。遂略贅數語,辭不達意,誠望出版諸君,聖衷裁察,玉成其美,以嘉惠學林,澤及世人。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徐兆仁

目錄

宋序
曾序
徐序
箋釋凡例
[初終]
[書遺言]
[三復]
[訃告於親族]
[聞喪奔喪]
[設屍床]
[沐浴]
[小斂法]
[襲奠]
[飯含]
[治棺]
[立喪主]
[家祭所需職事]
[大斂法]
[告闔棺]
[結魂帛]
[招魂]
[置靈座]
[置銘旌]
[諡法]
[制杖]
[成服]
[五服制度]
[朝夕奠]
[停葬]
[新喪生日]
[補儀節內稽顙二字辨]
[告啟期]
[作神主]
[置功布]
[置雲翣]
[開塋域祀土神]
[遷柩中堂]
[賑孤科條]
[祭廟王土地儀節]
[祭大舉儀節]
[祭路文]
[祭司命文]
[祭門戶文]
[朝祖]
[遣奠]
[發引]
[遷柩就舉儀節]
[告柩文]
[題主儀節]
[告主]
[起棺文]
[祭古廟橋梁道路江神文]
[路奠文]
[下棺]
[皇清墓誌銘式]
[反哭]
[虞祭]
[卒哭]
[小祥]
[大祥]
[告祔文]
[昭穆制度]
[宗廟祠堂之制]
[告遷]
[新主入祠祔祭合祀]
[除靈安主致祭]
[禫祭]
[春秋二季祝文]
[撮要論]
[附 祭祖父文]
箋釋參考文獻

顯示完整說明

購買過此商品的人還購買過

商品標籤

嫁娶擇日要則

嫁娶擇日要則

NT$350元

會員才可增加商品標籤

會員評論(共0條評論)

  • 目前沒有任何會員發表評論
總計 0 個記錄,共 1 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末頁

會員帳號: 匿名用戶
E-mail:
評價等級:
評論內容:
驗證碼: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