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五術書籍 > 其它 > 姜太公神算兵法
您的購物車中有 0 件商品,總計金額 NT$0元。

相同作者的商品

瀏覽紀錄

姜太公神算兵法

prev next

姜太公神算兵法
  • 商品編號: dj0975
    出版社: 大展
  • 作者: 應涵
    出版日: 2001/10/01
    ISBN: 9574680975
    ISBN13: 9789574680979
    商品狀態: 一般
    裝訂: 平裝150x210mm
    頁數: 388
  • 定價:  NT$280元
    匯率參考:  換算成人民幣
  • 優惠價:  9 NT$252元
  • 商品庫存: 5
  • 購買數量:
    商品總價:
  • 點擊數: 6238
    會員評價: comment rank 5

商品說明: 

  中國歷代開國皇帝身後,都隱藏著一位神算兵法大師,是他們在幕後操縱著王朝的命運。
  姜太公正是靠了這套神算兵法,輔助周武王從一個地方貴族稱霸天下。

概述
  《六韜》,我國古代著名兵書。《隋書.經籍志》,註云:「周文王師姜呂望撰」。姜氏,周代齊國的始祖,又稱呂尚,一說字子牙,俗稱姜子牙。呂尚為周初的功臣,武滅商紂奪取天下,多得力於他,被武王尊為「師尚父」。
  歷史上,對於《六韜》的作者、書的真偽爭議頗多,清代姚際恆在《古今偽書考》中認為:《六韜》「其辭裡鄙,偽托何疑?」《四庫全書提要》謂其詞意淺近,不類古書,直到一九七二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前期古墓中出土《六韜》五十四枚殘簡,才充分證明它並非偽書,早在西漢前即已流傳,但對於它的成書時代仍存疑議。
  《漢書.藝文志》所列,劉歆和班固都認為其成書年代可能為「春秋魯僖公、文公之間;魯昭公、定公、哀公之間和戰周顯王在位的四十八年間」這三個時間,從《六韜》所論述的情況看,大量騎兵部隊已廣泛使用於戰爭,而我國春秋時期尚無騎兵,書中《五音篇》以五行相生剋來解釋五行學說,具有濃厚的戰國陰陽家色彩。
  據此分析,《六韜》的成書年代不可能在春秋時期,而應當在戰過時期。成書不在春秋,當然就不是呂尚所著,而是戰國時人依托於名人以著傳世之作了。
  《六韜》透過周文王、武王與呂尚對話的形式,闡述治國至君和指導戰爭的理論、原則,是一部具有重要價值的兵書。
  宋元豐年間,將其列入《武經七書》之一,定為武學必讀之書。
  它對後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歷史上著名將領張良、劉備、諸葛亮、孫權等都非常重視《六韜》。《後漢書.何進傳》云:「《太分六韜》有天子將兵事,可以威壓四方。」《李衛公問對》中也多次提到它,繼《通典》後,唐人著書論兵也多引用它。宋、明、清對《六韜》注釋、集釋、匯解者,也不乏其人,可見該書在我國軍事學術史上具有很高地位。
  現存《六韜》近兩萬字,分六卷,六十篇。
  卷一,文韜。包括有文師、盈虛、國務、大禮、明傳、六守、守土、守國、上賢、舉賢、賞罰、兵道共十二篇。是講治國安民的韜略。介紹在作戰之前,怎樣充實國家的實力和作好戰爭的準備。如對內先要將自己的國家治理得國強民富,對人民進行教育訓練,使萬眾一心,方向一致;對外要了解別國的情況,但對自己國家內部事務要盡力保守秘密。這樣才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卷二,武韜。包括發啟、文啟、文伐、順啟、三疑共五篇。主要講對敵鬥爭的韜略。如作戰前必須先把敵我的優劣勢進行比較,要以我之長攻敵之短,才可克敵制勝。要有明確的戰略目標,採取正確的鬥爭策略。
  卷三,龍韜。包括王異、論將、選將、立將、將威、勵軍、陰符、陰書、軍勢、奇兵、五音、兵征、農器共十三篇。主要講軍隊的指揮和兵力部屬的韜略。指出在戰爭中要指揮調動敵人,選擇將帥,嚴明紀律,然後確定怎樣發號令,通信息。此外還指出要注意天時、地利和物資供應。
  卷四,虎韜包括軍用、三陣、疾戰、必出、軍略、臨境、動靜、金鼓、絕道、略地、火戰、壘虛共十二篇。主要講在寬闊地作戰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卷五,豹韜。包括林戰、實戰、敵強、山兵、澤兵、少眾、分險共八篇。主要講和敵人在狹隘地作戰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卷六,犬韜。包括分合、武鋒、練士、教戰、均兵、武車士、武騎士、戰車、戰騎、戰步共十篇。主要講各種兵種如何配合協同作戰,以發揮軍隊整體威力。
  總的來看,《六韜》各卷正如《後漢書.何進傳》章懷太子平說的:「太公《六韜》篇:第一《霸典》,文論:第二《文師》,武論;第三《龍韜》,主將;第四《虎韜》,偏裨;第五《豹韜》,校尉;第六《犬韜》,司馬。」這就扼要地點明了《六韜》各篇的內容和特點。拿現在的話說,《六韜》第一、二卷,只要闡述的是戰略問題,及戰前的各項準備工作。第三、四、五、六卷,則重在闡述戰爭指導的一些重要原則,是戰爭過程中所遇到的站術上的一些問題。這些觀點,對我們今天仍有所啟示。
  一、在戰爭觀方面,主要闡述了戰爭的性質和作用
  《龍韜.論將》指出:「故兵者,國之大事,存亡之道……」。顯然這同孫子在《計篇》中說的一些話完全一樣。但《六韜》在闡述孫子的這一觀點時,已經賦予了新的意義。《六韜》認為,戰爭是解決階級和階級、國家和國家之間的矛盾和鬥爭的一種形式。「禁暴亂,止奢侈」(《文韜.上賢》)集中反映了這一思想。
  該書揭露了商紂王的暴虐統治,旨在說明,只有訴諸武力,才能改變這種狀況,推翻奢侈無度的殷商奴隸主貴族的腐朽統治。另一方面,作者撰寫此書時,已經是新興地主階級取得並鞏固政權的戰國時代。因此,它又立足於接受殷末的歷史教訓,避免重蹈歷史的覆轍這個角度,闡述其觀點,把「禁暴亂」看作是它所解決的主要任務。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在闡述孫子《計篇》的思想時便賦予了新的內容。
  《六韜》重視戰爭準備,包括物資準備和精神準備。《文韜》、《龍韜》等篇中指出,必須抓住「天下安定,國家無爭」的有利時機,獎勵生產,儲備糧食,準備攻守器具。特別強調中央政權要把國家經濟命脈掌握在手,大力發展「大農」、「大工」、「大商」(為之「三寶」)等生產事業。「農一其鄉則穀足,工一其鄉則器足,商一其鄉則貨足」。「耕戰」、「富國強兵」,這樣,戰爭到來時才能力於不敗之地。
  所謂精神準備,就是爭取人心的歸向,以取得舉國上下以至友軍的支持。這是其政治戰略的一項重要內容,也就是戰前動員問題。《文韜》中的《文師》、《盈虛》、《國務》、《大禮》、《明傳》等章,都是闡述收攬人心的道理。
  它說:「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天有時,地有財,能與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歸之。與人同憂同樂,同好同惡,義也。義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惡死而樂生,好德而歸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歸之。」顯然,這是從地主階級的長遠利益出發,勸說統治者推行「仁政」。
  為達到勸說統治者推行「仁政」的目的,還提出了所謂的「愛民觀」,強調使「民不失務」、「農不失時」,還要「薄賦歛」、「儉宮室臺榭」、「吏清不苛擾」等。這一主張,對於鞏固內部,動員人民支持戰爭,是有重要作用的。孟子說「得其民,得其心,斯得天下矣」,與《六韜》的這一思想是相通的。
  二、在軍隊建設方面,對司令部組織機構、訓練和選將等方面,都有許多創見
  《六韜》記載了司令部組織機構,是研究先秦軍訓的寶貴資料。《龍韜.王翼》所列舉的「股肱羽翼七十二人」,內分不同的參謀業務,組成一個比較周密完備的指揮機構。在這個機構中,包括作戰籌劃、氣象觀察、地理測量、糧草供應、金鼓旗號、敵情偵察等機構和人員。有了這些參謀業務,就能「以應天道,備數如法,審知命理……萬事畢矣」。這實際上是我國最早的司令部組織,也是世界最早的類似參謀部性質的組織。
  《六韜》提出了嚴密的訓練編組和良好的訓練方法。無論是步兵、騎兵還是車兵,都要經過嚴格的選擇才能充當。以「選騎士之法」為例,要選年齡在四十歲以內,身高七尺五寸以上,身體健壯,反應迅速敏捷,超出一般人之上的;能騎馬疾行;張弓射箭,前後左右、四面周旋、進退自如的;能跨越壕溝,攀登兵陵,不怕險阻、超越湖澤的;能長途追逐頑敵,衝鋒陷陣的勇士。這說明,在年齡、身體、智勇等條件方面的要求是相當嚴格的。征兵制的實行,為這樣精選士卒提供了條件。
  訓練士卒,要講究「練士之道」。先根據作戰的需要和本人的特點,分別編成冒刃之士、陷陣之士、勇銳之士等十一種小分隊,然後再進行訓練。內容包括「操兵起居、旌旗、指麾之變法」(《犬韜.教戰》)。
  教戰方法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使一人學戰,教成,合之十人;十人學戰,教成,合之百人;百人學戰,教成,合之三軍之眾。大戰之法,教成,合之百萬之眾。故能成其大兵,立威於天下。」
  選將嚴格。春秋以來,隨著封建制度的建立,新興地主階級竭力反對過去的世卿世祿制度,實行官吏任免制。這是新興地主階級鞏固統治的一個重要措施。只有這樣,才不致讓奴隸主貴族的勢力重新爬上政治舞臺。因此,選將被看作是治軍的重要環節。「得賢將者,兵強國昌;不得賢將者,兵弱國亡。」(《龍韜.奇兵》)同時又在《論將》、《選將》、《主將》、《將威》等篇,論述了選將的原則和方法,即所謂「五材」、「十過」,與《孫子兵法.計篇》所說的「智、信、仁、勇、嚴」五條標準極其相似。
  該書很重視通過實踐考驗、考核將領。《龍韜.論將》提出了考核將帥的「八征」,即:「一曰問之以言,以觀其詳。二曰窮之以辭,以觀其變。三曰與之間諜,以觀其誠。四曰明白顯問,以觀其德。五曰使之以財,以觀其廉。六曰試之以色,以觀其貞。七曰告知以難,以觀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觀其志。」
  兩千多年以來,這些方法不同程度地被後人所沿用。
  將帥的表率作用,也是它突出強調的一個問題。《六韜》總結的「將有三勝」(《龍韜.軍勢》)的思想是有代表性的。他說:「將與士卒共寒暑、勞苦、饑飽」,士卒就能做到「聞鼓聲則喜,聞金生則怒。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爭先登;白刃始合,士爭先赴」。在《立將》一篇中,進一步闡述了「愛兵」觀念,說將帥如能做到「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寒暑必同」,士卒就「必盡其力」,去拼命爭取戰爭的勝利。
  賞功罰罪,是戰國時期新興地主階級治軍富有朝氣的表現。《六韜》反映和總結了這方面的經驗,指出賞罰士治軍的重要措施,以達到「賞所以存勸,罰所以示懲」(《\km文韜.賞罰》)的目的。運用這一手段時,要掌握「殺貴大,賞貴小」的原則,即:「殺一人而三軍震者,殺之;賞一人兒萬人悅者,賞之。」這就是所謂「殺一儆百」。它還主張,刑罰貴行於上層,獎賞貴行於下層,才能賞罰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在戰略戰數方面,對估量戰略形勢,選擇戰略時機,以及對一些作戰原則、方法的闡述,都有獨到之處。
  該書認為,為將者懂不懂得戰略戰術,是戰爭勝敗的必要條件。「不知戰攻之學,不可以語敵。不能分移,不可以語奇。不通治亂,不可以語便。」(《龍韜.奇兵》)意在指出,不懂得戰略戰術,就談不上指揮對敵作戰;不懂得奇正分合進退的作用,也就談不上什麼出奇制勝,不了解亂和治的辯證關係,更談不上什麼運用奇謀詭計。
  總之,關於戰略戰術的理論和知識,是戰爭指導者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
  正確地估量戰略形勢,是戰爭的指導者必須首先解決的重要問題。《文韜》、《武韜》和《龍韜》對此作了精闢的分析,認為戰爭是物質矛盾的運動過程,並把戰爭雙方的政治、經濟、軍事、天候、地理等看作是這一矛盾運動過程的基本因素。
  「將必上知天道,下知地利,中知人事。」(《龍韜.壘虛》)又說:「所謂上察天,下察地,徵己見,乃伐之。」(《武韜.文伐》)這是對將帥的起碼要求。
  在《武韜.發啟》中還指出:「天道無殃,不可先昌。人道無災,不可先謀。必見天殃,又見人災,乃可先謀。必見其陽,又見其陰,乃知其心。必見其外,又見其內,乃知其意。必見其疏,又見其親,乃知其情。」這就是說,只有把天道、人道、陰、陽、外、內、親、書等各個方面都觀察清楚了,才能對戰略形勢的估量得出正確的結論。這和《孫子兵法》所說的「五事」、「七計」和「勢」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要正確地估量形勢,必須全面準確地了解敵情。「勝敗之徵,精神先見,明將察之,其效在人。」(《龍韜.兵徵》)說明縝密地觀察了解敵情,把敵方的兵力兵器,特別是表露於外的敵國軍民的人心向背搞清楚,是判斷敵我優劣、強弱對比和戰爭勝負的重要依據。這雖然不是容易的事情,但也不是做不到的。這就需要率兵之將具備「耳聽」、「目明」、「心智」三個條件。只有具備這三個條件,才能做到「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文韜.大禮》)「視」、「聽」、「慮」的功夫做到了,敵人的「變動」、「虛實」、「來去」,就可以瞭如指掌。
  巧妙地捕捉戰機,也是《六韜》關於戰略戰術的一個重要原則。戰機就是有利於我,不利於敵的作戰時機,戰機的出現,在時間上一般說是很短暫的,甚至是稍縱即逝的。所以他需要戰爭的指揮者特別加以重視。抓住戰機,戰爭就可能勝利;失掉戰機,就可能導致戰爭失敗。戰爭的指揮者特別加以重視。抓住戰機,戰爭就可能勝利;失掉戰機,就可能導致戰爭失敗。
  《文韜.守士》說:「日中必慧,操刀必割,執斧必伐。日中不慧,是謂失時。操刀不割,失利之其。執斧不伐,賊人將來。」
  在《龍韜.軍勢》中也說:「善戰者,見利不失,遇時不移。失利後時,反受其殃。」這些話,對戰機在作戰中的重要性,闡述得非常清楚。
  在探討戰機問題時,《六韜》還指出「猶豫」是喪失戰機的致命弱點「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三軍之災,莫過狐疑。」又說:「故智者從之而不失;巧者一決而不猶豫。」(《龍韜.軍勢》)鮮明而生動地說明了猶豫對戰爭的危害。

目錄

概述
卷一 文韜
 文師第一
  同天下之利者得天下
 盈虛第二
  公正之心如同明鏡高懸
 國務第三
  與民同心 國力強盛
 大禮第四
  取悅眾心 通融上下
 明傳第五
  敬勝怠則吉 怠勝敬則滅
 六守第六
  選人才而非選庸才
 守土第七
  無疏其親 無怠其眾
 守國第八
  遵循自然 見機握機
 上賢第九
  取誠信 去詐偽
 舉賢第十
  用人唯賢 舉賢唯用
 賞罰第十一
  賞信罰必 公而無私
 兵道第十二
  施以謀略 攻其不備
卷二 武韜
 發啟第十三
  吊民伐罪 以國取天下
 文啟第十四
  人愛其所 以國取天下
 文伐第十五
  以順其志 彼將生驕
 順啟第十六
  利天下者 天下啟之
 三疑第十七
  太強必折 太張必缺
卷三 龍韜
王翼第十八
  命在通達 不守一術
 論將第十九
  存亡之道 命在於將
 選將第二十
  天下所賤 聖人所貴
 立將第二十一 
  社稷安危 一在將軍
 將威第二十二
  刑上極、賞下通
 勵軍第二十三
  冬不衣裘 夏不操扇
 陰符第二十四
  陰陽凡八等
 陰書第二十五
  有陰事大慮 以書遣將
 軍勢第二十六
  勢因敵動 奇正無窮
 奇兵第二十七
  其成與敗 皆由神勢
 五音第二十八
  律管十二 其要有五音
 兵徵第二十九
  知敵強弱 預見勝負
 農器第三十
  鋤耰之具 其矛戟也
卷四 虎韜
 軍用第三十一
  攻守之具 各有科品
 三陣第三十二
  用文用武 皆為人陣
 疾戰第三十三
  左軍疾左 右軍疾
 必出第三十四
  器械為寶 勇鬥為首
 軍略第三十五
  器械不備 教不素信
 臨境第三十六
  日出挑戰 以勞其意
 動靜第三十七
  視其動靜 設伏待之
 金鼓第三十八
  疾擊面前 敵人必敗
 絕道第三十九
  三軍常堅 必無毀傷
 略地第四十
  攻城圍邑 車騎必遠
  火戰第四十一
  敵人若至 引軍退卻
 壘虛第四十二
  望其壘,即知其虛實
卷五 豹韜
 林戰第四十三
  林多險阻 必置四武衝陣
 突戰第四十四
  從反突襲入手
 敵強第四十五
  牽著敵人鼻子走
 敵武第四十六
  埋伏弩士 反敗為勝
 烏雲山兵第四十七
  處山之陰 備山之陽
 鳥雲澤兵第四十八
  江河湖澤中作戰原則
 少眾第四十九
  以少擊眾 先要誘敵遠行
 分險第五十
  加強戒備 防其包圍
卷六 犬韜
 分合第五十一
  注重分合 統一指揮
 武鋒第五十二
  安危所繫 即是戰機
 練士第五十三
  因材使用 各盡其能
 教戰第五十四
  訓練是治兵的關鍵
 均兵第五十五
  靈活運用 合理搭配
 武車士第五十六
  動作嫻熟 氣勢威猛
 武騎士第五十七
  進退自如 敏捷利索
 戰車第五十八
  戰車作戰 地形首要
 戰騎第五十九
  騎,貴知另徑奇道
 戰步第六十
  步兵作戰 靈活機動
六韜逸文
 治國
 問諫
 求賢
 論將
 論兵
 安民
 伐戰
 使將
三略
 上略
 中略
 下略
兵訓
 善於用兵的人 使將士為自己而戰
 強大威逼弱小 勇敢侵犯膽怯
 禁暴與平亂 是軍隊的職責
 平息暴亂 廢除暴君
 軍隊得道戰鬥力就強 失道就不堪一擊
 兵車不用出擊 騎士不穿鎧甲
 至樂不會複雜 大禮不會繁瑣
 萬物千變萬化 聖人以不變應萬變
後記

顯示完整說明

商品標籤

會員才可增加商品標籤

會員評論(共0條評論)

  • 目前沒有任何會員發表評論
總計 0 個記錄,共 1 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末頁

會員帳號: 匿名用戶
E-mail:
評價等級:
評論內容:
驗證碼: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