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五術書籍 > 易經占卜 > 神秘文化本源:河圖洛書象理解讀
您的購物車中有 0 件商品,總計金額 NT$0元。

瀏覽紀錄

神秘文化本源:河圖洛書象理解讀

prev next

神秘文化本源:河圖洛書象理解讀
  • 商品編號: lati1544
    出版社: 蘭臺
  • 作者: 龍建春
    出版日: 2012/11/01
    ISBN13: 9789866231544
    商品狀態: 一般
    裝訂: 平裝150x211mm
    頁數: 444
  • 定價:  NT$450元
    匯率參考:  換算成人民幣
  • 優惠價:  9 NT$405元
  • 商品庫存: 1
  • 購買數量:
    商品總價:
  • 點擊數: 6709
    會員評價: comment rank 5

商品說明: 

探本溯源 闡幽解謎

  在中國古代文明和傳統文化中,河圖洛書是最為神秘的,也是最為奇特的:它是一種亦真亦幻的文化現象,又是一種源流交錯的文化闡釋,至今仍然是一個褒貶徑庭的文化懸案!
  河圖洛書無疑是中國神秘文化的本源,也是中國文化的主要本源之後,涉及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然而由於它的廣博、繁雜、艱深,學者往往一觸即退避三舍;又由於它的隱晦、神秘而且在今天看來充滿了虛幻、迷信的色彩,很容易受到某些學者專家的輕易否定。
  本書通過對河圖洛書「象」與「理」這兩個最重要方面的解讀,企圖為破解這個千古之謎、深入把握中國神秘文化和傳統文化,提供紮實的基礎和一點啟迪。



  台州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後期資助課題
  台州市重點學科「中國古代文學與天台山文化」資助課題
  在中國古代文明和傳統文化中,《河圖》、《洛書》是最為神秘的,也是最為奇特的:它是一種亦真亦幻的文化現象,又是一種源流交錯的文化闡釋,至今仍然是一個褒貶徑庭的文化懸案!
  壹、亦真亦幻的文化現象亦真亦幻的文化現象核心問題是《河圖》、《洛書》本身是否存在?對這個問題的追問,自宋代以來就沒有停止過。李申先生說:「《河圖》、《洛書》,古代文獻雖有記載,但沒有說出它們是什麼樣子。宋以前的人們,爭論不休,但也沒有人拿個什麼圖或書來,說這就是《河圖》、《洛書》。」宋代以前,因為沒有具體的物證,也就開啟了後世《河圖》、《洛書》本身是否存在的爭論。宋代以後有了《河圖》、《洛書》的黑白點圖,可是「這些圖問世之初,就爭論不休。」
  【1】這是因為這圖前所未見,而且陳摶所繪和弟子們所傳,都有些神秘兮兮的,所以同樣不免給人亦真亦幻的感覺。這種亦真亦幻逐漸形成了兩大派:肯定派和否定派:肯定派,分別從《尚書》、《禮記》、《太玄.玄圖》、《漢書.五行志》及《左傳》、《周易.繫辭》、《易緯.乾鑿度》、《數術記遺九宮算注》等經傳,尤其是朱熹、邵雍、劉牧等圖及圖說立論,論證《河圖》、《洛書》「其規模所自,良有至理存焉」:這是人們比較熟悉的。

引解:神奇的河圖洛書

  在中國古代文明和傳統文化中,《河圖》、《洛書》是最爲神秘的,也是最爲奇特的:它是一種亦真亦幻的文化現象,又是一種源流交錯的文化闡釋,至今仍然是一個褒貶徑庭的文化懸案!

壹、亦真亦幻的文化現象
  亦真亦幻的文化現象核心問題是《河圖》、《洛書》本身是否存在?對這個問題的追問,自宋代以來就沒有停止過。李申先生說:「《河圖》、《洛書》,古代文獻雖有記載,但沒有說出它們是什麼樣子。宋以前的人們,爭論不休,但也沒有人拿個什麼圖或書來,說這就是《河圖》、《洛書》。」宋代以前,因爲沒有具體的物證,也就開啓了後世《河圖》、《洛書》本身是否存在的爭論。宋代以後有了《河圖》、《洛書》的黑白點圖,可是「這些圖問世之初,就爭論不休。」這是因爲這圖前所未見,而且陳摶所繪和弟子們所傳,都有些神秘兮兮的,所以同樣不免給人亦真亦幻的感覺。
  這種亦真亦幻逐漸形成了兩大派:肯定派和否定派:肯定派,分別從《尙書》、《禮記》、《太玄.玄圖》、《漢書.五行志》及《左傳》、《周易.繫辭》、《易緯.乾鑿度》、《數術記遺九宮算注》等經傳,尤其是朱熹、邵雍、劉牧等圖及圖說立論,論證《河圖》、《洛書》「其規模所自,良有至理存焉」:這是人們比較熟悉的。
  否定派則自歐陽修起,他在《易童子問》卷三中記載:童子「敢問八卦之說?或謂伏羲已授《河圖》,又俯仰於天地,觀取於人物,然後畫爲八卦爾。二說雖異,會其義則一也,然乎?」他回答說:「不然。此曲學之士牽合傅會以苟通其說,而遂其一家之學爾。其失由於妄以〈繫辭〉爲聖人之言而不敢非,故不得不曲爲之說也。《河圖》之出也,八卦之文已具乎,則伏羲授之而已,複何所爲也?八卦之文不具,必須人力爲之,則不足爲《河圖》也。其曰觀天地、觀鳥獸、取於身,取於物,然後始作八卦,蓋始作者前未有之言也。考其文義,其創意造始,其勞如此,而後八卦得以成文,則所謂《河圖》者,何與於其間哉?若曰已授《河圖》,又須有爲而立卦,則觀於天地鳥獸、取於人物者皆備營之矣,而獨遺其本始所授於天者,不曰取法於《河圖》,此豈近於人情乎?考今〈繫辭〉二說離絕,各自為言,義不相通,而曲學之士牽合以通其說,而悞惑學者,其爲患豈小哉!古之言僞而辨、順非而澤者,殺無赦。嗚呼,爲斯說者,王制之所宜誅也!」歐陽修是通過否定河洛學家和易學家理論的根本〈繫辭〉來否定《河圖》、《洛書》的存在的,他根據常理推斷:如果《河圖》已經具備了八卦的雛形或者原理,那麼伏羲畫八卦就不一定要根據《河圖》了。至於〈繫辭〉中「觀天地」等話語,一來說明八卦是前所未有的,二來體現了八卦創作的艱辛,最根本的是伏羲畫八卦與所謂《河圖》,是沒有什麼關係的!可能因爲要維護易經是群經之首的地位,或許而出於對僞劣學術、胡言亂語人的痛恨,歐陽修最後提出「殺無赦」,似乎有點偏激。但是,歐陽修否定說出來後,「襲歐陽修之說,而益加甚焉」!此後南宋有葉適等、元代有陳應潤等,明代有歸有光、劉臃等人,清代又形成一個高潮,胡渭、黃宗羲、黃宗炎、毛奇齡等,都是否定派。否定派最重要的依據是:沒有實物和可靠的文獻,「魏、晉、唐、宋初之儒,不見《圖》、《書》」,「考今,〈繫辭〉二說,離絕各自爲言,義不相通,而曲學之士牽合以通其說」(還可以參看下面〈《尚書.顧命》:《河圖》的「寶物」形象〉一節相關論述)。
  直到民國,爭論依然持續,如易學家杭辛齋等就是持肯定的意見,而史學家顧頡剛等就是持否定的意見。
  亦真亦幻的文化論爭,造成了《河圖》、《洛書》亦真亦幻的文化現實。尤其是隨著漢讖緯學、易象數學的蓬勃發展,人們由對《河圖》、《洛書》存在與否的關注,轉向了對《河圖》、《洛書》另一個問題,那就是:這《河圖》、《洛書》究竟是上天賜給誰的?對這個問題一直都有不同的說法,大致而言,主要有以下9種:
  (1)伏羲得龍馬《河圖》,畫八卦。《尚書.顧命》孔安國傳載:「伏羲王天下,龍馬出河,遂則其以畫八卦,謂之《河圖》。」《禮含文嘉》載:「伏羲德合天下,天應以鳥獸文章,地應以《河圖》、《洛書》,乃則之以作《易》。」《漢書.五行志》載:「劉歆以爲伏羲氏繼天而王,受《河圖》,則而圖之,八卦是也。」
  (2)黃帝受在黃河得《河圖》,祭洛水得《洛書》,作《歸藏易》。《竹書紀年》卷一載:「黃帝五十年秋七月,庚申,鳳鳥至,帝祭於洛水。」注:「龍《圖》出河,龜《書》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軒轅。」《路史.黃帝紀》載:「黃帝有熊氏,河龍圖發,洛龜書威……乃重坤以爲首,所謂《歸藏易》也。故曰歸藏氏。」
  (3)倉頡南巡在洛水與黃河的交匯處得青文《洛書》。《河圖玉版》載:「倉頡爲帝,,南巡狩,登陽虛之山,臨于玄扈洛汭之水,靈龜負書,丹甲青文,以授帝。」
  (4)帝堯在黃河、洛水設壇得龍馬《河圖》。《宋書.符瑞志》上載:帝欲「歸功於舜,將以天下禪之。乃潔齋修壇場於河、洛,擇良日,率舜等升首山,遵河渚。有五老遊焉,蓋五星之精也。相謂曰:「《河圖》將來告帝以期,知我者重瞳黃姚。」五老因飛爲流星,上入昴。二月辛丑昧明,禮備,至於日昃,榮光出河,休氣四塞,白雲起,回風搖,乃有龍馬銜甲,赤文綠色,臨壇而止,吐《甲圖》而去。甲似龜,背廣九尺,其圖以白玉爲檢,赤玉爲字,泥以黃金,約以青繩。檢文曰:「闓色授帝舜。」言虞、夏、殷、周、秦、漢當授天命。帝乃寫其言,藏於東序。」
  (5)帝舜祭黃河得黃龍負《河圖》。《宋書.符瑞志》上載:「舜設壇於河,黃龍負圖,圖長三十三尺,廣九尺,出於壇畔,赤文綠錯。」
  (6)大禹巡行黃河得《洛書》「九疇」。《竹書紀年》載:「帝禹夏后氏。」陳注:「當堯之時,禹觀於河,有長人,白面魚身,出曰:吾河精也。呼禹曰:文命治水。言訖授禹《河圖》,言治水事……洛書龜書是爲洪範。」《漢書.五行志》載:「劉歆以爲,禹治洪水,賜《洛書》,法而陳之,九疇是也。」
  (7)成湯至洛水觀堯設祭壇得赤文《洛書》。《宋書.符瑞志》上載:「湯東至洛,觀堯壇,有黑龜,並赤文成字。」
  (8)文王在磻溪受丹書《洛書》。《春秋命曆序》載:「文王受丹書,呂望佐昌發。」又《春秋元命苞》載:「西伯既得丹書,於是稱王,改正朔,誅崇侯虎。」
  (9)成王臨觀黃河、洛水,得青龍《河圖》、赤文《洛書》。《宋書.符瑞志》上載:「武王沒,成王少,周公旦攝政七年,制體作樂,神鳥鳳凰見,蓂莢生。乃與成王觀於河、洛,沈璧。禮畢,王退俟,至於日昧,榮光並出幕河,青雲浮至,青龍臨壇,銜玄甲之圖,吐之而去。禮於洛,亦如之。玄龜青龍蒼兕止於壇,背甲刻書,赤文成字。周公援筆以世文寫之,書成文消,龜墮甲而去。」
  縱觀這些文獻的記述,相互之間是明顯不同甚至於矛盾。有幸獨得《河圖》,《洛書》或者兼得《河圖》、《洛書》的:或伏羲,或黃帝,或倉頡,或舜,或堯,或大禹,或商湯,或周文王,或周成王。負載《河圖》、《洛書》出河洛的也存在差異:負《河圖》的或龍或馬,或乾脆就是龍馬,而且這龍或黃或青;負《洛書》的龜或紅或黑。《河圖》、《洛書》本身還存在差異:《河圖》或圖或書,或是圖、書並存;《洛書》則或「九疇」或名錄,而且《河圖》、《洛書》的文字也有紅、綠、黑等色彩的差異。造成這種差異的一般因素,主要是不同的書相互說法不一,而且即便是同一本書也存在差異:如《龍魚河圖》就出現了伏羲、黃帝、堯和舜四說並存的情況。這可能是所據的來源有差別。但是,更深層的原因可能是基於撰寫的目的或者立意所致:或出於對帝王的權威化,或出於對讖緯的詭秘化,或出於敘述的傳奇性,或出於庸俗的立異等。章太炎曾經就指出:「既知政教,僅以遊藝,借物以詗其姓名人地,則《綠圖》、《幡薄》自此作。雖然,其糲者在姓名人地,而鑿者在政教,則聖人所以作《綠圖》、《幡薄》者,其本末可知。」其中「鑿者在政教」,是說法的主要立意,獲得《河圖》、《洛書》的,全部是上古的帝王或聖人,便是最好的證明。
  究竟是上天賜給誰的這個問題的討論,並沒有澄清《河圖》、《洛書》亦真亦幻的迷霧,反而有加深迷惑的副作用。於是,人們又希望通過《河圖》、《洛書》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的討論,以期探索《河圖》、《洛書》的真面目。對於這個問題,否定派無需多說,即便是肯定派,目前也是沒有確定而得到統一的結論。由於先秦沒有物證,而且文獻記載也沒有明顯的確認,因此漢代以後便有了不同的推測了:有認爲是玉石的(今人用含山玉類比)、有認爲是圖冊的(沒有地圖、文書的區分)、有認爲是賢人的(泰顛)、有認爲是古代地理書,有認爲是讖緯圖書,有認爲是八卦(或八卦九疇),有認爲是數理圖式。現代對《河圖》、《洛書》的認識,有了一些新的變化:有人認爲《河圖》爲上古氣候圖,《洛書》爲上古方點陣圖,有認爲是星象圖(《河圖》爲五星出沒圖式或天河之圖,《洛書》爲北斗九星圖式,或是導源于對天河即銀河星象的觀測,導源於彗星的氣體尾巴軌跡。),有認爲《河圖》爲天地四時五像比數圖式,《洛書》爲陰陽寒熱比數圖式,有認爲是時令曆法圖,有認爲是完全三角形數圖,有認爲原始占卜圖,有認爲道教煉丹圖,有認爲出土甲骨,有認爲蘊含勾股、幻方等的數理圖,有認爲宇宙生命規律的數理模型……真是不勝枚舉。

貳、源流交錯的文化闡釋

  這些推測究竟誰「真」誰「幻」,我們認爲關鍵還不在於《河圖》、《洛書》本身,而在於關於《河圖》、《洛書》的文化闡釋。這個我們可以從上一節關於有無、得主和本質的述評中可以發現:關於有無的討論就提到前面所述否定派歐陽修對〈繫辭〉的質疑,肯定派朱熹在〈答袁樞〉一信中,對這個質疑的回應是:「〈繫辭〉雖不言伏羲受《河圖》以作《易》,然所謂「仰觀」「俯察」,「近取」「遠取」,安知《河圖》非其中之一事耶?大抵聖人製作由初非一端,然其法像之規模,必有最親切處,然初未嘗有數也。至於《河圖》之出,然後五十有五之數,奇偶生成粲然可見,此其所以深發聖人之獨智,又非況然氣象之所可得而擬也。是以「仰觀」「俯察」,「近取」「遠取」,至此而後兩儀、四象、八卦之陰陽奇偶可得而言,雖〈繫辭〉所論聖人作《易》之由非一,而不害其得此而後決也。」這樣一來,伏羲作八卦究竟有沒有效法《河圖》就是問題的焦點,然而焦點的實質是:八卦與《河圖》究竟誰先誰後,也就是究竟誰是源誰是流。正因爲沒有弄明白源與流,朱熹的回應就出現了源與流交錯闡釋的問題,本來有沒有效法《河圖》,應該是要解決《河圖》與八卦究竟誰是源誰是流的。可是他們卻沒有解決。朱熹既認爲《河圖》是伏羲作八卦效法的「其中之一事」,那麼《河圖》應該就是八卦之源了;但又說「初未嘗有數也」、「得此而後決也」,「未嘗有數」那麼《河圖》就不是具有「兩儀、四象、八卦之陰陽奇偶」的八卦了,「得此而後決也」這說明八卦已經具備規模了,那麼《河圖》至多是八卦定型時候的一個參照物而已,而不應該是八卦之源了。歐陽修採用的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但他不是從源與流著眼的,因而無需多討論。
  關於本質的討論,有從《河圖》、《洛書》來源來推測的,有從《河圖》、《洛書》數的形態來類比的,有從《河圖》、《洛書》數的原理來推導的……從來源來推測應該屬於哲學上的世界本原的討論,可以略而不論。從數的形態或者原理來闡釋,都是産生於把《河圖》、《洛書》作爲數的形態和本質之後的,已經不屬於完整的《河圖》、《洛書》自身的源與流的討論了。但是在實際闡釋時,它們又往往交錯在一起,源與流沒有分別了。如把星象作爲《河圖》、《洛書》的源,這是比較感性的源與流交錯的闡釋。這種闡釋把星象作爲《河圖》、《洛書》的源,立足於兩者位置的對應,其本質實際是從古代星象學的流來推導星象與《河圖》、《洛書》的形相似性:「爲了強調自己的「發現」,總是對古代星圖進行一番改造,直到改造成與河洛相似爲止」,而且「其數據缺乏史料依據與科學推理」。
  關於《河圖》、《洛書》的得主更是源與流交錯,有些沒有次序的。如黃帝說比較晚出,宋代羅泌《路史.黃帝紀》是補充並完善戰國時期《竹書紀年》的脫落的環節的,尤其是「龍《圖》出河,龜《書》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軒轅」這個注,出自漢代的《尚書帝命驗》,原文是:「河龍圖出,洛龜書威,赤文象字,以授軒轅。」不過略加改造而已。
  源流交錯的文化闡釋突出的就是河洛學中的「九數」、「十數」的論爭。宋代《河圖》、《洛書》的黑白點數圖,都是從陳摶的龍圖發展而來的,但是由於對龍圖的理解有差異,對傳統的河洛文獻的選擇和解讀也有差異,因而出現了《河圖》、《洛書》的「九數」、「十數」論辯——「圖書之爭」。一個以《圖》九《書》十爲說,認爲《河圖》數是四十五,《洛書》數是五十五。提出這個觀點的代表人物是劉牧。他說:「昔宓羲氏之有天下,感龍馬之瑞,負天地之數,出於河,是爲龍圖者也。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與四爲肩,六與八爲足,五爲腹心,縱橫數之,皆十五。蓋易系所謂參伍以變,錯綜其數也。太皞乃則而象之,遂因四正,定五行之數,以陽氣肇於建子,爲發生之源;陰氣萌於建午,爲肅殺之基。二氣交通。然後變化,所以生萬物焉,殺萬物焉。」這是源於〈繫辭〉、劉歆和孔安國的觀點,以「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根本理念,而且還整合了漢卦氣說、五行說和漢唐九宮說。堅持這一觀點的知名人物還有王湜、朱震、鄭樵、程大昌、朱元升、李簡、張理、薛季宜等。
  一個以《圖》十《書》九爲說,認爲《河圖》數五十五,《洛書》數四十五。代表人物是朱熹及其弟子蔡元定。他們認爲:「關子明雲:「《河圖》之文七前六後,八左九右。《洛書》之文九前一後,三左七右,四前左,二前右,八後左,六後右。」邵子曰:「圓者,星也。曆紀之數,其肇於此乎?方者,土也。畫州井地之法,其仿於此乎?」蓋圓者,《河圖》之數。方者,《洛書》之文,故羲、文因之而造《易》,禹、箕敘之而作〈範〉。」這也是基於〈繫辭〉,不過他們是以「天地之數」一節爲其核心理念,認爲這是「夫子所以發明河圖之數也。」然後根據五行生成圖來推導數位的構成,還發明了《河圖》、《洛書》的體與用、全與變及其相互關係,令人耳目一新。不久,朱熹又把這種《河圖》、《洛書》放在他的《周易本義》卷首,所以《圖》十《書》九迅速流行,並成爲此後南宋、元、明、清的主導圖式。知名人物還有葉昌齡、宋咸、李靚、胡一桂、董楷、吳澄等。
  然而「圖書之爭」是以數的量以及位置的變化爲主要討論點,如果從源與流來考察,那麼無論是劉牧派還是朱熹派,都是以陳摶《龍圖序》的「今存天地已合之數位而爲今之《河圖》」爲起點,形式上都是以黑白點數爲源,而原理都是以〈繫辭〉爲源頭,然而,在論說、圖說的闡述中,則以八卦爲源,相互闡釋,源與流因而交錯進行了。朱熹派從以卦氣說解釋五行生成圖,企圖從這個圖中直接引出八卦的形象,進而說明卦象來源於天地之數,河洛之數。因此,從整體上來考察,是由流而入源的,具體闡述就沒有源流的差異了。而且天地之數與河洛之數究竟誰是源,誰是流,難分難解。劉牧派則是以大衍之數來闡述河洛之數,那麼也是由流而入源的,再加上漢卦氣說、五行說和漢唐九宮說,源與流也不能分辨了。

叁、褒貶徑庭的文化懸案
  《河圖》、《洛書》本身的亦真亦幻,再加上闡釋的源與流的交錯混淆,使得《河圖》、《洛書》及其文化闡釋就成爲了一椿褒貶徑庭的文化懸案。如何評估《河圖》、《洛書》,也就成爲《河圖》、《洛書》探討硏究關注的第三個大問題了。就《河圖》、《洛書》本身的評估而言,如同對《河圖》、《洛書》有無的論爭一樣,存在著褒貶完全異趣的狀態。
  原全國政協副主席羅豪才教授在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成立大會上曾說:「河洛文化以『河圖』、『洛書』爲標誌,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根源性;以夏、商、周三代文化爲主幹,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傳承;以洛陽古都凝聚的文化爲核心,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厚重性;以『河洛廊』南遷爲途徑,把這一文化傳播到海內外,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幅射性。」這種高度讚揚和肯定不僅僅是對河洛文化而言,也是對《河圖》、《洛書》而言的。總之,褒派通常認爲:《河圖》、《洛書》是河洛文化的濫觴。《河圖》、《洛書》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或「中華文明肇造發端的象徵」,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對哲學、政治學、軍事學、倫理學、美學、文學、科學技術以及社會生活等,產生了深遠影響。
  貶派則首先是從《河圖》、《洛書》的不存在和學術本身來否定的:歐陽修認爲河洛學者依據的〈繫辭〉條文是「離絕各自爲營,義不相通,而曲學之士牽合以通其說,而俁惑學者」,葉適甚至認為:《河圖》、《洛書》及其闡釋是「駭異後學,後學鼓而從之,失其會歸,而道日以離矣。」既然認爲本身就不存在,所以漢代桓譚從肯定派天賜說出發,說天是沒有目的、沒有意志的,既然天是沒有意志的,那麼《河圖》、《洛書》和一切的讖記便都是虛假的。其次,由於八卦、六甲、九星、堪輿等術數的廣泛應用《河圖》、《洛書》,現代則有人把《河圖》、《洛書》等同迷信,予以完全否定。
  章太炎則有進一步的否定:「亡人至於五鹿而得塊,以爲天賜,其實野人也。虙犧之王也,其形龍蛇,不知所自始。……《河圖者》,括地者也,或於形迷,而以寫青黑黃赤,雖腐敗則珍之。吾安之夫矍駭《河圖》以為天賜者,非亡人之塊邪?……吾安知夫前乎虙犧者,非有聖哲之士邪?彼且儀其地之象而淪於河,虙犧得之而以爲陳宲,斯猶蕭何之收秦圖籍,以知地形阸塞也。夫何瑰佹矣哉!禹之《雒書》,其猶是圖。夫有周行於裨海以立髀者,迻書其度劑,票忽遇而拾之,寵靈其書以爲天賜也宜。」在章先生看來,《河圖》、《洛書》都是通過測量而描畫的山川地理形勢的畫冊而已,本不足爲奇,大可不必「寵靈」,不必「珍之」。如果硬要說《河圖》、《洛書》是上天頒賜給帝王的寶物,那麼它們也可能相反,會成爲令晉公子重耳一樣逃亡國外的土塊:這就撩開了一直籠罩在《河圖》、《洛書》身上的神奇面紗,是對易學、讖緯學的一次廓清。至於歷來被奉爲聖人的伏羲,在他眼裡就是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像龍蛇一樣的東西!
  這些論爭、闡釋和探究,至今都沒有結束,而且《河圖》、《洛書》與《河圖》、《洛書》的闡釋關係如何,該如何評估《河圖》、《洛書》與《河圖》、《洛書》闡釋形成的河洛文化,等等,則還需要繼續。
  因而我們不揣膚淺鄙陋,想通過對《河圖》、《洛書》自身的形象以及內涵,對《河圖》、《洛書》的闡釋文獻的方式尤其經過數千的歷史沉澱和積累來的主要理蘊,做一番新的清理和發掘,以期爲早日破解《河圖》、《洛書》的千古之謎,提供一些基礎。

目錄

引解:神奇的河圖洛書
 壹、亦真亦幻的文化現象
 貳、源流交錯的文化闡釋
 參、褒貶徑庭的文化懸案
外解:河圖洛書形象解讀
 壹、不乏「圖」素的先宋圖籙
  一、先秦《河》《洛》:寶物及其瑞象
   (一)、《尚書.顧命》:《河圖》的「寶物」形象
   (二)、《尚書.洪範》:《洛書》基因的孕育
   (三)、《文子.道德》:《河圖》、《洛書》的對應形象
  二、漢唐《河》《洛》:「易」及讖緯圖籙
   (一)、「易」的圖籙形象
   (二)、讖緯圖籙形象
 貳、宋後的文化圖式
  一、字畫並茂:圖的形態
   (一)、畫圖
   (二)、文字圖
   (三)、數字圖
   (四)、綜合圖
  二、圖文環生:圖的作用
   (一)、文字義理的形象化
   (二)、畫圖形象的義理化
內解:河圖洛書理蘊解讀
 壹、星象交輝的天理
  一、宇宙模式:圓和方
  二、天象分野:斗和宿
  三、氣候時節:陰和陽
 貳、淵源有自的數理
  一、圓方變法:勾股
  二、組合魔術:幻方
  三、和差均則:數律
 參、音數和諧的樂理
  一、五音:樂律基音
  二、律呂:自然旋律
 肆、全息協調的醫理
  一、氣血經絡:生理
   (一)、《洛書》數理:人體全息密碼
   (二)、氣血:人的生命之源
   (三)、經絡:人的活力通道
  二、五臟八風:病理
   (一)、器官病理:五臟
   (二)、自然病理:八風
 伍、玄妙莫名的易理
  一、畫數互生的八卦
   (一)、幻化無窮之數:三分陰陽
   (二)、至簡至神之符:變點為線
  二、玄之又玄的占卜
   (一)、九星氣象:風水
   (二)、《洛書》法門:遁甲
 陸、郢書燕說的哲理
  一、方位與次序:時空觀
  二、象數與義理:認識觀
  三、典則與變通:辯證觀
附錄
 壹、《河圖》、《洛書》繫年
 貳、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顯示完整說明

購買過此商品的人還購買過

商品標籤

地理辨正真詮

地理辨正真詮

NT$800元
易經說解《各代易經分論‧卦爻各論》

易經說解《各...

9 NT$522元
洛書地理論

洛書地理論

95 NT$238元
文公尺(25mm/10M)

文公尺(25...

NT$300元

會員才可增加商品標籤

會員評論(共0條評論)

  • 目前沒有任何會員發表評論
總計 0 個記錄,共 1 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末頁

會員帳號: 匿名用戶
E-mail:
評價等級:
評論內容:
驗證碼: capt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