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 首頁 > 五術書籍 > 武術 > 太極拳譜箋‧太極拳發微‧太極拳新論
您的購物車中有 0 件商品,總計金額 NT$0元。

相同作者的商品

瀏覽紀錄

太極拳譜箋‧太極拳發微‧太極拳新論

prev next

太極拳譜箋‧太極拳發微‧太極拳新論
  • 商品編號: dj8661
    出版社: 大展
  • 作者: 徐震
    出版日: 2012/04/01
    ISBN13: 9789574688661
    商品狀態: 一般
    裝訂: 平裝148x210mm
    頁數: 153
  • 定價:  NT$200元
    匯率參考:  換算成人民幣
  • 優惠價:  9 NT$180元
  • 商品庫存: 1
  • 購買數量:
    商品總價:
  • 點擊數: 4630
    會員評價: comment rank 5

商品說明: 

徐震簡介
  徐震(一八九八年一月~一九六七年十月),字哲東,常州人。生於商人家庭。五歲入私塾,十四歲進冠英高等小學,次年去上海讀中學。十九歲進東吳大學,一學期後,因病離校。後隨族叔徐寅生舉人在家習經史、文字、聲韻、辭章。繼投蘇州工業專門學校擅長古文的劉巽權,攻古文、詩詞等,以古文見長。其撰《項孝女墓誌銘》和《胡義士誄》,曾得南京圖書館館長柳詒徵和國學大師章太炎賞識,為章的入室弟子。
  一九二六年冬,在上海滬江大學執教期間,由楊杏佛介紹入國民黨(國共合作期間)。一九二七年春,常州公安局長楊錫類遭當局通緝,避至武漢。六月,江蘇省民政廳委其任武進縣公安局長,到任不久,與新任縣長顧樹森取消了通緝令。對共產黨員、共青團員、進步分子不加迫害,使地下黨的幹部得到合法的掩護。同年十二月交卸。
  一九二八年八月至南京中央大學中文系任講師。次年春,江蘇省黨部張淵揚在武進審定「黨籍」、「重發黨證」,時其悉心教學,趁此脫離國民黨。五年後,因友人邀請,往任武漢警備司令部少將參議。
  一九三七年初,去職回常。三月,因炮兵技術研究處處長莊權邀請,任總務組主任。抗戰開始,隨炮技處遷到長沙、株洲。一九三八年初到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任教,隨該校遷到銅梁、成都。一九三九年八月,改任武漢大學中文系教授,時武漢大學遷在四川樂山。
  一九四六年秋至一九五二年,先後任中央大學、安徽大學、震旦大學中文系教授。一九四八年夏至一九五二年十月,兼私立常州旅滬中學校長,一九五○年曾以特邀代表出席常州市二屆二次人民代表會議,一九五二年加入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震旦停辦時,調上海負責震旦撤銷的善後事務。一九五六年四月,調上海市高教局。
  一九五七年夏,為支援大西北建設,至蘭州任西北民族學院語文系教授,兼漢語文教研組主任,同時任甘肅省民革委員。
  其畢生致力於研究古文、駢文、辭賦、詩詞等,著有《復駕說齋文初編》(四卷)、《雅確文編》、《雅確寓蜀文編》(五卷)、《甲辛駢文》、《雅確詩鈔》、《屈宋韻略》、《屈賦論略》等著作。對《韓柳文》和《春秋三傳》的研究,更為精湛,與章太炎研討《春秋三傳》的書信,達數十封,撰著《春秋三傳述事考信編》、《左傳箋記》、《左傳考論》、《柳宗元評傳》、《柳集詮訂》、《韓集論文》、《韓愈評傳》、《公羊箋記》、《左谷解難》、《谷梁箋記》等。章太炎曾為其《公羊榷論》寫了《題辭》,文中稱其:「得足下參伍此考,發見隱、匿,真如排雲霧而見青天矣。」其賦有「上攀屈宋,下揖江庾,琢不鑿真,采不湮骨」之譽。
  另外,其對古玉器亦頗有研究,能從玉質、土色、琢工、盤工、制度名稱、文字時代及器物的真贗等各方面作考證鑒別。在上海時,古董商人都請其鑒定玉器。著有《語玉》、《玉器研究綜論》、《玉器考釋》、《歷代玉器實物舉例》、《玉器與文化學術的關係》、《殷代殉葬玉器的情況》、《琰圭記》、《漢玉剛卯跋》、《刀劍及刀劍玉飾考》等。同時還涉及歷史、書法等研究。
  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搜集資料,對《清史稿》中列傳補缺糾錯,寫過二百多篇列傳稿。在安大,兼任國史館名譽纂修時,又寫了四十餘篇碑跋稿。其書寫詩文集和抄錄前人詩文,皆為工整小楷。
  其還是武術和武術史家。從十四歲起,練地蹚、少林拳。一九一九年,從山東來常的馬錦標習彈腿、查拳。次年與趙毅甫、陳研因在本邑發起成立正德國技學社,任社長。一九二三年,到上海參加全國武術運動會,結交了北京體育研究社的周秀峰,向周學太極拳和形意拳,回常後,以太極拳教正德社員。先後又向楊少侯學楊派太極及推手,從杜心五學自然門拳。
  一九三一年,又從河北郝月如學武郝式太極三年,得益最多。經由刻苦練習,不但深悟太極拳的理法,且對所學的其他拳術理法,也能觸類旁通。一九三五年起兼任正德國技學社總教。
  一九三九年,在成都與一位名震南北,號稱「河北四虎」之一的朱國禎試技。朱身材魁梧,臂粗腰圓,精通武技內外功,以體力論,徐瘦小可被單手即擲。但徐用化勁法,黏沾其左右上下,輕如楊花,沾如蠶絲,問氣探意,按之則下,舉之則仰,彈之不走,拍之即返,摔之則借肩穿胯。
  約糾纏了一刻鐘,朱竟無法贏得,在場的武術界人士無不驚歎。新中國成立初,其在上海,某舉重運動員見其瘦小,想以力戲試,相約兩手相握,二足相抵,不料某被拉倒在其身後沙發上,旁觀者皆覺驚奇。
  其認為習武為了強身,首先應講武德,與武術界同行試技,從不輕露鋒芒;同時,重視對武術理論研究和武術史考證。學習人體生理學、巴甫洛夫高級神經活動學說和物理力學等科學知識,以探索闡發拳理。從郝月如學拳後,看到了李亦畬手寫本太極拳譜,即否定張三豐創太極拳之說。
  與陳子明訂交,抄錄了珍藏的《陳家溝舊譜抄本》,這是具有較高價值的太極拳譜,為研究太極拳史起了重要作用。
  透過對各種拳法的考證鑒別,對「達摩創《易筋經》」的傳統說法,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寫出了《易筋經疏證》,又和唐豪以大量確鑿事實證明,緊那羅王傳授棍法之說,其目的是為了增加少林棍法的神秘色彩,認為少林武術,實乃廣泛吸取民間武術長處而創造。還考出《形意拳要論》不是岳武穆的作品。所以形意拳種是否岳飛創造,也就有了疑問。認為研究武術歷史,尤應剔除迷信荒誕之說。
  他寫過許多著作,出版過《國技論略》、《太極拳考信錄》、《太極拳譜理董辨偽》、《萇氏武技書》。手稿有《太極拳史考》、《太極拳新論》、《太極拳叢話》、《太極拳五詠》、《武郝系太極拳述論》、《太極拳譜箋》、《王宗岳<太極拳論>闡明的技擊綱領》、《定式太極拳》、《太極劍》、《萇乃周武技述評》、《萇乃周武術學》、《少林史實考》、《<少林宗法圖說>考證》、《形意約說》、《形意習錄》、《談八段錦》、《通臂拳講習記》、《意氣功》等。
  《太極拳發微》和《太極拳源流記》手稿在「文化大革命」中遺失,後竟然在海外出版。
  一九五○年,與徐致一等發起成立上海市武術界聯誼會,任執行委員兼編審委員。一九五三年任上海市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及競賽大會評判員、華東第一屆運動會民間體育評判員。從一九五六年起,每次全國武術表演比賽大會,均被國家體委聘為裁判或副總裁判。在蘭州時,任武術協會副主席,歷任甘肅省和蘭州市武術比賽運動會裁判長。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準備著中國武術史以填補空白,由於「文化大革命」衝擊,未能如願。一九六六年十二月,突患腦溢血而半身不遂,次年十月在常病逝。

目錄
太極拳譜箋
導讀
山右王宗岳《太極拳論》
十三勢
十三勢行工歌訣
打手要言
打手歌
太極拳發微

上篇
總詮第一
時中第二
因應第三
德藝第四
功用第五
下篇
技詮第六
明習第七
練體第八
練用第九
境詣第十
伏氣第十一
養生第十二
序志第十三
後記
太極拳新論

導讀
流別論
原理論
練法論
正名論
決疑論

導讀
學習太極拳必須掌握它的理論,看懂拳譜是掌握理論的第一步。在正確的理論指導下堅持鍛鍊才能逐步把太極功夫練上身。徐先生的《太極拳譜箋》於一九四一年八月撰成,一九四三年訂正謄清。這時他練拳已二十多年,對拳譜的理解非常深刻,功夫也達到「神明」的程度。
現在先看他是怎樣注釋《太極拳論》的。王宗岳的這篇近三百六十字的《拳論》緊扣主題,層次分明,組織嚴密,文筆精練而有文采。徐先生把它分為八節來注釋:
第一節是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這一節是全篇的主題。太極拳之名來自周敦頤的「無極而太極」(見《周子全書》)。太極拳功夫達到最高境界時能常定常應。常定為寂然不動(無極),常應為感而遂通(太極)。應生於定,感生於寂,所以說「無極而生」。徐先生接著引用了《易經》的「一陰一陽之謂道」,就是說,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的(對立統一規律)。太極拳的練法是開合、蓄發互為因果。它的用法是順逆、走粘同時進行,這都是相反相成的規律,所以說太極是「陰陽之母」。
以後各節都是環繞這個主題深入分析的:第二節是太極拳運用的綱領,第三節是功夫的進程,第四節說練法和功效,第五節說明太極拳的特長。
第六節說明學習太極拳的得失。這一節開頭幾句是:「立如秤準,活似車輪;偏沉則隨,雙重則滯。」徐先生認為,能夠保持「立如秤準」的平衡力,才能全身處處圜轉,與外力接觸時才可以順勢滑過而不受其力,這就是「活如車輪」的意思。又圜轉之法,大圈之中更包小圈。我和徐先生推手時,親身感受到他這種大圈之中有小圈的複合的轉法。「立如秤準,活似車輪」是一切勢法的基礎,有此基礎才能隨而不滯。所謂「隨」,就是兩足要分清虛實,使重心常在一足之內。因為支身只著力於一足,所以叫「偏沉」。因為身體各部可任意而動,所以叫「隨」。若他力來時與之抵觸,則與左重左虛、右重右杳之義不合,這就是雙重。犯雙重者必顯其力之方向而易為人所乘,常常來不及變轉,所以說「雙重則滯」。我參看了近年來出版的太極拳書,知道武派的李迪生、羅基宏,楊派的趙斌,吳派的祝大彤,對「雙重」的看法都與徐先生的見解不謀而合。
第七節說明取徑高則病去而技日進。第八節是結論,強調練太極拳推手要「捨己從人」,就是說順應對方的勁路,求其至切至近的運用。
徐先生的注釋非常精闢,有助於學習者認識《太極拳論》豐富的內涵,提高他們的悟性。
徐先生接著注釋《十三勢》、《十三勢行工歌訣》、《打手要言》、《打手歌》,他的注釋也都非常精闢,對學習者理解這些篇目很有幫助。
《太極拳譜》的前半部(即《太極拳論》的注釋)曾在《上海武術》(內部刊物)一九九六年第二期上發表,作了少量注釋。這次全部由山西科技出版社出版,注釋增加了三倍,並加上了標點。限於水準,欠妥之處敬請讀者指正。
《太極拳譜箋》和《太極拳發微》的初稿都是一九四一年八月六日完成的。前者解釋前人的太極拳理論,後者則在前人理論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看法。讀懂了前者有助於學習者讀懂後者。因此把這兩篇合成一冊出版。
林子清 二○○五年三月於上海

顯示完整說明

購買過此商品的人還購買過

商品標籤

太極拳攷信錄

太極拳攷信錄

9 NT$180元
武當趙堡太極拳小架

武當趙堡太極...

9 NT$225元

會員才可增加商品標籤

會員評論(共0條評論)

  • 目前沒有任何會員發表評論
總計 0 個記錄,共 1 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末頁

會員帳號: 匿名用戶
E-mail:
評價等級:
評論內容:
驗證碼: captcha